我们需要一个能塑造父亲的社会 編輯室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 下午10:42 作者:廖长仁牧师 现于温哥华歌邻基督教会牧会 父亲节期间,报章都应应节,登两则跟父亲节有关的新闻。例如有一则报导指在中国广东省一项调查显示,广东的儿童"缺乏父教"。 调查由广东省妇联儿童部所做,针对父亲的家庭角色及责任问题作调查,在广州、从化、佛山、韶关等地,访问了共1714名子女在12岁以下的父亲,当中63%的父亲认为,挣钱养家是丈夫的主要责任;49.2%的父亲认为,应该男主外女主内;34.2%的受访父亲认为男子汉应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在照顾教育子女方面,74.5%受访父亲从来不或很少为孩子铺床叠被;72.9%从来不或很少为孩子换尿布;63.9%从来不或很少为孩子洗澡;有一半左右的父亲从来不或很少接送孩子上学放学;48.4%的父亲从来不或很少辅导孩子做功课。 有专家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角色不可替代的,缺乏父亲的教导会令男童终生"缺概",不是 calcium 钙质的"钙" ,而是缺乏男子气"概"。圣经当中有一句说话:"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意思是如果父亲不按父亲的位份去对待和教导儿女,就好容易会令子女失了志气。"失了志气"原文的意思:失去了勇气、希望、信心、灰心丧志、头耷耷做人。 有中国青少年研究人员甚至指"中国是一个父教缺失的国家,使得男孩在很多方面节节败退,正在使中国失去一代男人。"因为儿子在成长中会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父亲长期不在身边,令男童失去了男性的榜样。 其实不只在中国,父亲角色模糊亦是很多国家所面对的社会问题。不少西方社会的学者在了解今时今日的家庭问题、年青人问题时都会以隐形父亲、absent father、father hunger、fatherless generation 无父的一代去描述今日家庭的困局。身为有3个子女的爸爸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父亲节就特别发表文章,指传统的家庭生活是"社会的基石",甚至呼吁要发起一场运动,"把父亲重新拉回孩子们的生活之中"。 要父亲重新返回孩子们的生活之中,父亲本身固然要负上责任,学习在家庭和工作中取得平衡,并且自己要培养出成熟的品格,成为子女的一个依靠和榜样。不过除了父亲本身要有所转变之外,社会的大环境恐怕亦要有所调节。 我们的社会对一个男人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一个高级行政人员有好多肯定和强调,但对男人作为一个父亲的肯定和塑造却很少,諻论有空间去鼓励一个男人去成为一个心志成熟的爸爸。就如中国广东省那份调查报告所显示,当中受访的父亲平均每星期工作5.88天。一个星期7日,用了6日来工作,扣除睡觉的时间,又何来陪伴照顾子女的空间呢? 工作过份繁忙,物价指数上升家庭经济压力越来越大,都会影响到父亲和子女相处的时间和质素。今时今日有不少政客都打家庭牌,但如果真的认定家庭优先,认定传统家庭生活是"社会的基石",除了多一两日假期,和增加少少税务优惠之外,政府是不是更应该以家庭健康作为出发点,去制订经济以至其他社会政策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