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就是FES出版总监张小鸣。
谈文化
张小鸣十多年关心文化,在他看来今天教会的内容远远赶不上新思潮、新文化的步伐。"世界的变化会带来新的paradigm,是信仰未必能够对应的。"
"过去世界从现代进入后现代,这过程中信仰内容对应现化而生;但当世界进入后现代时,信仰便对应不上,如仍用现代的一套模式来阐述信仰,对在后现代世界中成长的新一代来说便难以适应,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如何对应,以致让受众明白怎样生活。"
今天不少教会视为"十恶不赦"的后现代主义在张小鸣眼中却并非那么糟糕:"我尊重今天不少教牧长执对后现代的看法,但这种看法令他们失去了解后现代的动力。他们所牧养的对象在后现代下环境下长大,以致他们讯息的传递产生了很大的落差。"
在一般教会对后现代思潮保持距离的同时,张小鸣似乎视"拥抱"它为更佳的战略。"以我的观察,教会普遍较社会文化走得慢一点,如果我们这方面可以走快一点,能与我们的受众更接近,用他们的语言,文化,理解事物的方式将道理立场传给他们。"他认为在结论和立场不变的大前题下,用后现代的叙事、故事方式的"语言"去解说,比起传统单一的逻辑线性解说更能令受众明白和接受。这方面他觉得教会仍未能掌握好。
谈青少年
今天的张小鸣在FES事奉超过8年。当不少教会慨叹青年人不会思考、亦不爱阅读的当儿,从事年青事工的他有不同的看法。
"今天的年轻人在图像声音媒体下长大,自然地少看长篇累赘的文章,但我又发现为数不少的年青人中,只要能与他一起、鼓励他读文字为主的文章,很多年青年都是可以的。"
"我觉得较多较会圈子的领袖,用取易舍难的方式,教会不自觉为希望有更大效应用更多图像声音吸引他们,久而久之他们思想欠缺逻辑感觉。但年青人不是无这样的能力,鼓励他们后,为数不少他们可跨出一步进入阅读和思想世界。"
他又为青年人抱不平:"我们希望年青人跟著我们的想法去做,,否则就埋怨他们。但这样对他们很不公平,因为包围今天青年的不是文字,而是图像声为主。不少信仰群体和教会说年轻人不思考、无感觉。如果我们只责怪他们,不帮助他们思考及帮助他们内涵的提升,这些成人和教会领袖可说是自相矛盾。我们应给青年人空间提升自己"
张小鸣现致力透过FES的文字事工,配合FES的活动,希望培养在圣经基础上扎实信仰,并与世界思潮文化互动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