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些健康刊物到你府上

《一本便利》將偷拍得來,女藝人更衣的「不雅」照片,刊登封面,引起掀然大波。記 憶猶新,《東周刊》刊登女藝人被威迫所拍的「裸照」事件,是多久之前的事? 《一本便利》不是初犯,我也不是第一次抗議它。從前任福音傳播中心及基督教電子傳播中心(今稱真証傳播)總幹事時,曾發起杯葛這本雜誌,為了什麼事抗議,可參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Easy_Finder。 當然我抗議過的「淫褻雜誌」,不止《一本便利》,而我又十分明白,光罵是沒用的。因為有市場故,禁之不絕。《東周刊》的「裸照事件」,惹起市民怒吼,可是,《東周刊》 一早給搶購清光。之後有《三周刊》跟風翻抄,照樣一出街就賣光,證明有「市場價值」。就這事件,我寫了一篇評論文章,叫《罵過缺德的傳媒之後又如何?》http://www.m-ccc.org/m-youth/TV/How.htm,大意是︰這些低俗粗鄙淫褻的雜誌,罵是應該罵,但讀者如果不反省,不 能分別是非,不能自制,如此事件會陸續有來。 君不見,便利店和報攤上的雜誌封面,大部份都是「賣肉」的。有人買就有人賣。投訴即管投訴,「市場導向」的香港傳媒,一於將別人的「私隱」加鹽加醋,和把大量不良意識 的內容,「公開陳刊」,任君選擇。 「明光社」抗議了,維護婦女權益的團體和藝人再次抗議了,我們也「罷買」了。我們要政府立例禁止嗎?根據現在法例不足以監管?不足以規範嗎?我不能說。在新聞自由,開 放社會,寫一條新法例,從何著墨而不會寫死?我們是要給言論空間,還是要給傳媒戴個「緊箍」?這是另一個話題。 我仍然要把在《罵過缺德的傳媒之後又如何?》的主要觀點說一遍。傳媒要自律,觀眾讀者也要自律。觀眾除消極地抗議,罷買外,還可以積極地做此事情。我們得承認,除了一 些嚴肅雜誌,如政治,財經,或很專業的雜誌外,很少雜誌是老幼咸宜,適合全家看的刊物。很多人是看《明周》長大的。《明周》是「普羅」周刊的始祖,格調不太低,報導藝 人生活,或對名人明星評頭品足時,偶撒鹽花,家長還是要注意的。看《突破》、《突破少年》長大的,也有很多,是當年抗衡文化,青少年的先導,但都不能存在到今天。有點 傷感,因為我有幸曾任早期的義工編輯,後來成為同工。當年,曾暢銷一時。很可惜今天不能立足於報攤。 代之而起的,有新的,不同形式的刊物。「未向巴力屈膝」的,還是存在的。這些倖存的,內容健康的,思想正面的雜誌,都在濁流中掙扎求存。我們要拒絕低俗的不良刊物。不 要看,也不要買。不要助長歪風,更不要把它帶回家污染我們可愛的家。 不看那些,可以看什麼?讓我介紹幾份有基督教背景,可以「入屋」。多數免費派發或索阅,要買的,訂費也不貴。我們支持,也介紹別人看。 1. 《天倫樂》 (證主出版,適合家庭) 2. 《Catch》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出版,適合中學生) 3. 《U+》 (突破機構出版,適合青少年) 4. 《飛紙仔》(適合大專及以上青年) 5. 《號角月報》(角聲出版,適合一般讀者) 6. 《天使心》(影音使團出版,適合一般讀者)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