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
一阵忙乱,一些噪音,一个拥抱,最后,"砰"一声,车门关上了。接著,车子徐缓地倒出了车道。
挥挥手,目送儿子开著那辆二手车,渐行渐远,直到转弯处;内心的某一块仿佛也跟著转弯走了。就这样,我的空巢期正式揭开序幕了。
其实这已是儿子离家上大学的第三年了,却是我的第一次空巢。主很恩待,延缓了两年──祂知道我的景况,体贴我的需要。
原来,儿子上大学的那一年,正是本来住校的女儿大学毕业,但她留在其实离家不远的原校念硕士,又在另一所离家还算近的大学念音乐治疗师的证书,也就顺理成章地搬回家来住。今年女儿课业结束,夏初时,搬到外州去实习,而儿子正好放暑假搬回来。就这样,一进一出,一出又一进,延长了两年多,让我的心理准备更充裕些。
说是这么说,事到临头,还是不一样。送走了女儿,难免惆怅几天,而那几天,老公正好出差,儿子特别体贴,饭后总陪老妈散步几圈,走著谈著,甚至约了一起去听了一场夏日室外音乐会呢!
等到儿子快要走了,心里真的不一样了。一方面是依依不舍,一方面想到家里从此空荡荡地,白天就只剩我和一条狗,晚上则是永远地大眼瞪小眼,二缺二。想著想著,恨只恨为何始终只有两个孩子?
从来都是希望有更多孩子的,可是,我主偏没给。曾经也考虑收养,但孩子反对,等到他们想通了,我却已体力不济了。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遗憾,对我而言,这是其一,却也是我需要顺服安息的。二十年来,每逢听到或看到某某人怀老三,甚至老四,心里难免触动一下,主啊,我呢?为此甚至也在特会中,出去接受祷告,搞得别人莫名其妙:"妳不是已经有孩子了吗?"有一个美国家庭,认识他们的时候,有四个孩子,只比我多两个,如今却已有了九个!主啊,多少人千方百计地,不要再接受您所赐的产业,但,我是要的呀!主!我喜欢孩子啊!
就在儿子离家的几天前,我不知为何提到希望将来可以有十个孙子,他马上面色严肃地对我说:
"妈!你不能这样指望,因为有可能你一个也没有,或是只有两三个。"
天哪,难道我连作梦的权利也没有吗?儿子,你必须这样残酷吗?我何尝不知道这全在乎主呢?
生命何价
好像是从国中的时候开始,健康教育课本上,就教著"一个孩子不嫌少,两个孩子恰恰好"。记得当时电视也经常以此来作广告,叫人去避孕什么的。而每次父亲听到总是说:
"哪有这回事,上帝要给几个就是几个!结扎违反生理自然,伤身体的!"
深受捉襟见肘之苦的母亲总问一句:"那养不起怎么办?"
"上帝给你几个就会让你养得起几个!"父亲总再加一句。
"随便养,当然都可以,栽培优秀儿女可是要花好几倍钱的!"母亲自言自语地。
可不是吗?有四个手足,家境并不宽裕的我,在那个年代能学钢琴,常被同学们误以为是来自优渥人家。其实这全靠母亲的毅力及开源节流的本事,以及后来钢琴老师爱心提拔,免收学费的恩情。孩子少,每个人分到的当然多点,看看同学中,兄弟姊妹少的,好像确实生活都比较宽裕。这是简单的除法,还需要解释吗?
"两个孩子恰恰好",那么,老三是多余的吗?那不就是我吗?那下面两个弟弟呢?特别是父亲生意失败后才出生,我所疼爱的小弟呢?他是多余的吗?他的生命难道不也一样宝贵吗?是他的存在,让我有机会学习付出;是他的成长,让我尝到一种类似后来作母亲的滋味;是和他的互动,滋润了我青涩的生命,使我体认爱的本身就是无价的报偿。两个孩子如何是恰恰好呢?课本怎么会这样教呢?刚进入青少年时期,也刚知晓新生命是怎么形成的我,心里总挥不去这个大问号。甚至,连这个问号的颜色该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也是个大问号。
不多子的乐母
结婚后,来到美国,留学生生活的紧张与窘迫,使我们根本没考虑生孩子的问题。有时,却也痴人说梦地讲说将来要生一打的孩子。每个孩子至少都要会弹钢琴,有的还要学小提琴,有的要学中提琴,有的要学大提琴,还有的是长笛,最好还有竖琴……他们又分别要选择不同的职业,在不同领域发挥所长,互助合作,又服务人群。对了,还要一起打篮球、打排球、打棒球……先生总笑著听著,任我不停地说著。至于,什么时候是"将来",从来不曾讨论过,一打孩子养不养得起,更连提都没提过。聪明的先生知道,这毕竟是作梦嘛,何必戳穿呢!
后来变魔术似的,有了两个孩子。因著孩子,为了孩子,加上神的拣选,信主了。看著孩子那样的纯真可爱,虽然身体不好,带起来特别累,可是想到他们是上帝所赐的礼物,再累也无怨──之前的什么理想抱负全褪色,名利禄也如过眼云烟了。
那时,整日跟著孩子混。到公园荡秋千,往街上看路人,宠物店看狗去,图书馆借书也;时远征,时近攻。或唱歌,或跳舞,或画画做劳作,或赛跑捉迷藏,有静也有动。而冬日午睡是最享受的了。哪管衣服还没洗,帐单还没付,且先躺下说个故事,听个诗歌,左拥一个,右抱一个,窝在温暖的棉被里,任凭外面寒气浓风声大,让我们一块儿悄悄进入彩色的睡梦乡,迎向暂时的永恒。
这些种种甜蜜,常教我不禁赞美主,更巴不得时光驻留永不逝。
不解的是,偏偏许多朋友嫌孩子烦,恨不得他们快快长大,好早日恢复自由之身。
自由?我不是最自由的吗?我不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与主一同陪著两个活泼健康、幼嫩可爱、纯洁天真的生命,一天天成长,过著在地如在天的日子吗?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带给我无限喜悦与启发,使我从中揣摩天父对祂儿女的爱,品尝生命的奥秘。自由为的就是幸福,如果这不是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呢?人们常以为富足带来自由,如果这不是富足,那么富足是什么呢?自由?自由!这就是把那真善美圣的种子撒在他们心田里最自由的大好时机啊!
上帝的恩典让我有了个金不换的第二个童年!另一方面,相亲相爱,想像力丰富的姊弟俩,三天两头,总不忘自编自导自演一番。不久,姊姊嫌两个演员太少,每晚祷告不忘求天父让妈妈再生贝比。而我的肚子,想当然耳,是不必减肥的──既然随时又要更大了!哈!
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几百个,几千个日子像流水一样地逝去了。我的肚子,并没有变得更大。
倒是女儿变了,儿子也变了,都变成半大不小的人了。爸爸变了,妈妈也变了。妈妈的眼睛变得看不清楚了,头脑变得想不明白了,情绪变得忽高忽低了,头发变得有黑有白了。而唯一,唯一不变的是,妈妈仍然固执地称儿子是老二;在我家,是没有老云满I哦,还有一样不变的是,每逢经过童装店,总还驻足不去,心里隐隐作痛,伴随著淡淡的哀愁,一味贪婪地看著、摸著那些可爱漂亮,有花边有蝴蝶结,梦幻似的粉色小洋装。
哦,主啊!我像您一样是喜欢孩子的啊!
进入安息
离家前,儿子女儿应我要求,把房间彻底地清理了一番,对他们,想必是颇挣扎的。记忆像灵魂,东西像身体,哪能分割呢?童年已逝,唤不回,唯藉东西留影儿,太多的不舍,太多的难分。妈妈是否太残忍了?
"将来我小孩生日时,我不买东西,就把我小时候的东西送他们!"
"妈妈,我们小时候因为很少看电视,又不打电动,所以做了好多劳作,真的好舍不得丢哦!"
"妈妈,我们小时候,真的好快乐哟!"女儿深情感激地说。
是的,宝贝女儿、宝贝儿子,我们,我们小时候,真的好快乐哟!现在你们长大了,妈妈也跟著长大了!长大有长大该做的事,妈妈会像教你们一样地教自己,好好地把长大了该做的事做好。妈妈已经"幼吾幼"了,现在大大可以"以及人之幼"了。况且,在台湾的外公外婆年纪大了,妈妈也该"老吾老"了。还有,妈妈喜爱的舒曼的《儿时情景》钢琴组曲,也可以拿出来复习了。还有,还有好多的事呢!孩子,谢谢你们与主一同陪妈妈长大了!
是的,我们小时候,真的好快乐哟,真的太快乐了。这个快乐,已经让我们这么依恋了,那么,天堂的那个快乐又是怎样的快乐啊?一百倍的快乐吧?不!起码一千倍吧!那么,那个快乐又是怎样的值得我们满心向往啊?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在地上好好地继续长大,将来一同到天堂去享受我们的主的快乐吧!
【蒙允转自《传扬》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