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次思想交談會從自省角度探討「愛」的重要,由「大愛」與「仁愛」等思想論起,探究現今社會的實踐與價值,呼籲大眾關愛貧困、扶持弱者,達致社會融和。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郭少棠教授分享,新冠疫情產生種種社會經濟的人生苦難,迫使人們相信人類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大家都需要「愛惜我們共同的家園」,並藉著中國文化傳統對生活的圓融,強調變化與融合,讓世人將不要、不愛、排擠、遺忘的,都能感到人間的溫暖、寶貴的寬仁、慈悲、惻隱的大愛。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總幹事馬秀娟表示,貧富懸殊是香港的關鍵議題,不平等是導致貧窮問題出現的成因之一,反映經濟體系的失調。貧窮,不只是物質貧窮,而是在身體上(患有殘疾或痛苦)、心靈及精神上(軟弱、受苦)都有機會處身於貧乏之中。
她認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屬於同一個群體,所有人對群體中每個成員都負有責任,應彼此分擔、分享,與人建立彼此平等的關係。人們更要走進有需要的群體中,肩負起關懷社區與弱勢社群的使命,採取行動,做出回應,活出「愛鄰如己」之偉大的誡命。
該次宗教思想交談會內容將結集成書,編者天主教周景勳神父總結指,人們若能自覺靜思扶助貧窮,社會便能和諧太平,鼓勵市民大眾守望相助,在疫症變化的時代情景下,捐助貧苦大眾及關愛露宿者。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由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孔教、伊斯蘭教、道教共同成立,該次宗教思想交談會講員來自以上宗派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