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聖與外王」——從中國教會歷史角度看「教牧職事」

第一屆週年牧養研討會之從歷史角度探索華人教會處境中「教牧職事」環節,邢福增教授以「內聖與外王」為題,講述從中國教會歷史角度理解的教牧職事。 現任崇基神學院副教授的邢教授表示,中國教會先賢早已指出建設中國本色之教牧學之重要。如何構建具有中國本色的教牧學將長期研討,而從對教牧同工的認識,則可用「內聖與外王」來解釋關於此課題的歷史。 所謂內聖與外王,即從大學之道的「正心修身方可齊家治國」而來。邢教授指出,從中國教會前輩賈玉銘*、陳崇桂*、楊邵唐對教牧職事的理解可以看到,對傳道同工的要求是首先誠心服侍主,靈性健全繼而生活高尚、自省、家庭基督化、方可奮興教會、推動社會的進步。 同一環節,香港浸信會神學副教授的吳國傑博士,通過選取初期教會的亞他拿修、奥古斯丁,和宗教改革時期的馬丁路德、加爾文等教會典型聖賢,來闡述對「教牧職事」的十點原則:建構整全神學,高舉聖經真理,整全信仰教導,活出生命榜樣,用心關顧牧養,善用合適人才,妥善管理架構,反省禮儀傳統,配合時代需要,以及重視社會見證。吳博士表示,此十點僅屬原則性思考,在實踐中仍有改進的空間。 第一屆週年牧養研討會探討「教牧職事」相關新聞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