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少女到准宣教士:罗嘉敏将踏上非洲福音差传路

从电影少女到准宣教士:罗嘉敏将踏上非洲福音差传路
Radius Asia 2024年度毕业同学,(右二)罗嘉敏、(右三)Kaman未婚夫孙兆逸。(图:罗嘉敏提供)
从电影少女到准宣教士:罗嘉敏将踏上非洲福音差传路
罗嘉敏(左一)与未婚夫(左二)在 Radius Asia 学习印尼语。(图:罗嘉敏)
准宣教士罗嘉敏(Kaman)2020年浸会大学电影学院毕业,经历社会运动和新冠疫情,在大时代之下看到灵魂需要福音,辗转参加了训练华人宣教士、事工在台湾的Radius Asia。去年,她毕业后筹划踏上宣教路,这份宣教热情是怎样孕育出来的呢? 她又如何迎难而上? 她接受本报专访,分享了自己的呼召历程。 罗嘉敏出生于中国内地,5岁跟随父母来港。父亲在接受福音戒毒后信主,她则是信二代。然而,童年时父亲患病、加上中学时期的学业压力,曾令她陷入抑郁,甚至萌生轻生念头。幸而母亲自她5岁起便带她到信义会堂会参加聚会,信仰成为她的支持。中三时,她在教会青年营中听闻香港首位女消防员的见证,深刻体会原来自己有教会、叔叔和姨姨关爱,明白到爱里其实没有缺乏,而一切都不是必然拥有的,自此之后更加亲近神,抑郁症状亦逐渐好转,无需靠医⽣便痊愈了。 柬埔寨短宣播下宣教种子 嘉敏首次萌生宣教念头是在中六那年。当时她参加教会举办、为期一周的泰国短宣活动,在当地村落教导小朋友英文。"那些孩子听⾒福⾳的机会都没有,"她回忆道。返港后与牧者分享所见所闻,这份感动在她心中埋下宣教的种子。 "其实当时我对宣教认识很肤浅,"嘉敏坦承。"以前听宣教士分享,总觉得宣教的工作很可怕,要去荒芜的地方,甚至可能病死异乡。我自问不是那种特别勇敢的人,所以觉得宣教不适合我。"这份感动就此搁置。 进入浸会大学电影系后,嘉敏认识了一群基督徒同学并且加入诗班,他们经常一起聚会。2019年香港社会运动期间,她开始深刻反思生命意义。"那时候我强烈感受到,很想把自己经历神的见证分享出去。我在学校学习的是电影,懂得剪片,于是思考是否能用这些技术来传扬信仰。" 青年实习计划成为转捩点 她随即参加教会的青年实习计划,这个计划旨在帮助年轻人在职场建立信仰根基。"我在这里全职事奉,一半时间在教会实习,另一半时间在信义会总会辖下的社区中心服侍。"在一次敬拜中,唱到"愿各族、各⽅、万国和万邦,敬拜神羔⽺"时,脑海浮现一个画面:"我看到自己在异国村庄里,与深⾊⽪肤的⼩孩一起聊天。"

看到此景象的一刻,嘉敏深深被触动,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心里产生一个想法:"难道神是要我去宣教吗?"

嘉敏立即与牧师分享这个异象。"我性格比较谨慎,所以不断祷告求印证。没想到每次祷告都充满感动和热情。"

后来信义会海外宣教部告知,他们将会开设⼀个⻘年宣教实习计划,包括宣教神学、本地跨文化服侍和四个月海外实习。 她惊喜地:"这正是我最需要的!这计划涵盖了三个方面,而且只要一年时间。这都是我曾经在祷告中求问过天⽗的,难道就是神回应我的祷告?" 其后,她又参加香港⼀些神学院开办的短期宣教课程,期间在本地难⺠功课辅导班上与⼀位非洲⼩学⽣相处,发觉⾃⼰很喜欢非洲儿童,"平时我也偏爱观看非洲的⽣活影⽚,开始思考⾃⼰是否对非洲有负担。"恰巧功辅班另⼀位导师是非洲内地会的退休宣教⼠,她便参加了非洲内地会两个⽉短宣,确证了⾃⼰的呼召。

从电影少女到准宣教士:罗嘉敏将踏上非洲福音差传路
印尼文化节,(左二) 罗嘉敏。(图:罗嘉敏)

Radius Asia宣教训练 团队生活磨练性格 为加深对宣教工场的认识,嘉敏在网上搜寻资料时发现了Radius Asia的宣教训练课程,内容包括模拟工场和生活技能训练。"这个课程很完整,而且与Move差会合作,可以申请奖学金。"条件是毕业后需成为准宣教士。当她请教会牧者撰写推荐信时,才发现牧师早已提供过这个训练班的资讯。"这些环环相扣的经历,让我确信是神一步步引领我走上宣教之路。"

2023年,嘉敏来到台中的Radius Asia训练中心,展开为期九个月的密集宣教训练。这个独特基地模拟跨文化宣教实战场景,让学员亲身体验未来工场可能面临的挑战。

训练期间,嘉敏深刻体会团队生活的重要性。她分享:"与宣教士同工共处难免产生摩擦,这也是许多宣教士提前离开工场的主因。"过去她自认是逃避冲突的人,但在Radius Asia学到宝贵功课:"越是逃避冲突,反而造成更多误解。我们需要学习坦诚面对问题,共同商议解决方案,这种互相支持的精神正是宣教工作的基础。"

除团队生活操练外,训练也让嘉敏反思传福音方式。她坦言:"过去我急于让人信主,往往只强调耶稣复活带来的帮助,却避谈人的罪性。"在模拟工场演练中,她发现这样的信息并不完整。Radius Asia的训练理念令她耳目一新:"这里不教我们死背『四律』公式,而是著重处境化地传扬完整福音,训练我们真正进入未得之民、理解当地文化独特性。"

嘉敏举例说明文化适应训练的重要性:"在某些部落文化中,血被视为不洁象征。若直接说『耶稣为我们流血舍命』肯定会引起排斥。这种训练让我们学会用当地文化能理解的方式传递真理。"透过模拟训练,她逐渐建立跨文化沟通敏感度,成为未来宣教的重要装备。

她补充:"这段时间让我明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前线宣教士,但绝对没有人能与宣教事工完全无关。"她又说:"宣教本质是对福音真理的认识与传扬,必须让自己每日被福音充满,才能持守热忱。因此我按Radius Asia老师教导,每天向自己『传福音』一次,完整讲述福音内容,特别是强调人无法靠己力解决罪的问题,也不要倚靠自己面对软弱,这帮助我保持传福音的热情与使命。"

最终获母亲支持 确认肯亚工场

经过九个月密集训练,嘉敏于去年5月顺利毕业。然而对于踏上宣教工场仍有挣扎:"我有位双胞胎姊姊,曾有过一年全职服事经历。若我现在去宣教,妈妈一定会特别担心我们的经济与生活保障。"

为此她持续祷告,结束神的预备超乎想像:某日母亲主动询问她是否要参加信义会海外宣教部的青年实习计划。这意外反应让嘉敏顺势表明毕业后想去宣教的心愿。令她感动的是,母亲不但未反对,反而主动关心她的需要,全力支持。 更让嘉敏感恩的是,在Radius Asia训练期间,神为她预备了来自台湾、拥有相同宣教异象的未婚夫孙兆逸。两人一同加入Move差会,怀著共同心志,准备前往该差会唯一的工场——非洲肯亚部落展开宣教。

婚后夫妇同行深入肯亚部落 面对即将展开的异地宣教生涯,嘉敏的生命经历显著转变。从过去凡事谨慎、追求确据的性格,到如今勇敢迎接未知挑战。

她分享:"我们计划在肯亚先用两年时间深入学习当地官方语言,之后进入部落展开田野调查,包括了解当地是否有圣经资源,评估他们是否拥有自己的文字圣经。若发现部落族人缺乏文字系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识字教学,继而训练书写能力,直至在当地建立成熟教会。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若需进行圣经翻译,我们将与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等机构合作。"

嘉敏特别强调她在这过程中的独特角色:"由于我将掌握当地语言能力,在圣经翻译工作中成为翻译团队与肯亚部落族人之间的桥梁。我的任务是帮助翻译人员更准确理解部落语言的使用情境和文化内涵,确保译文能真实传达圣经原意。"

谈及具体服事计划,嘉敏兴奋表示:"我们将专注福音事工,包括协助翻译圣经、传递福音、聚集信徒、施行洗礼、门徒训练、培养未来教会领袖,直到建立独立的当地教会。"

被问及Radius Asia所学的东南亚语言训练如何应用于非洲肯亚时,嘉敏详细解释:"训练班教导国际音标的系统化学习方法,包括发音时舌头位置、嘴型变化等具体技巧。这套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帮助我快速掌握肯亚部落语言的发音规则和结构特征。"

在个人生活方面,嘉敏与孙兆逸将于今年底结婚。他们计划婚后用半年多时间适应新婚生活,同时筹募宣教经费。现阶段持续与差会保持联系,深入了解肯亚工场需求,为未来服事做完善准备。

最后,嘉敏盼望与未婚夫在宣教道路上持续经历上帝恩典与带领,让福音种子在肯亚部落开花结果,也愿两人的婚姻成为宣教工场上的美好见证。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