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美學

台灣著名詩人洛夫,最近出版《漂木》一書,是幾 首長詩。他說自己花了十二個月來寫,不僅是靈光一閃的著作,而是精神上的史詩,其觀念架構是所謂〝天涯美學〞。表達外國總有斷腸人,漂流天涯有其精神反思。   洛夫十九歲到台灣,寫詩最初甚受西方影響,但中年以後,對中國文化愈讀愈深,發覺後面支持自己的,並非西方,卻是骨子裡有中國精神。   他講晚年之所以選擇移民加拿大,是因為台灣文化大變,台灣人漸不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也不知自己在中國文化上的營養,反而摧毀了中國文化的最高價值,比中國大陸的〝 文化大革命〞更為慘烈,所以他被迫流放到海外還有中國文化環境的地方,成為一塊天涯漂木。   他《漂木》一詩的出版,一是要表達悲劇精神,因著民族文化的苦難的深沉體驗,轉而化為悲憫人間的心,以博愛精神對待人類。二是宇宙精神,因見台灣本土主義的極度排 他性,形成桎梏人性的框框。他如今成為海外詩人,再無狹義的一套框架,卻能超越時空,不受限制,因而詩人得到圓滿和自由。   洛夫表示,這超越使人接觸到宗教精神及文化的深度價值,宗教在他心裡,文化在他血裡。   我想不到,溫哥華竟還有好幾位出色的詩人大隱於市。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