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鞍山
伍渭文
当他们问我为这书起一个名字作为主题时,我立时想到用"悠然见鞍山",因为崇基教堂主日崇拜的礼序中,在认罪、宣赦之后,会众一起站立唱诗的同一时间,司事把圣坛背后的帷幕徐徐揭开,象征蒙赦免后,拨开阴霾,天光临照,重新上路;穿过玻璃幕墙的十字架,悠然见到苍苍鞍山,它就在那里!稳固不动丝毫,犹如上主的慈爱,没有改变,永不动摇。
"悠然见鞍山"灵感也来自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不经意间发现惊喜和乐趣,这也配合大学讲章的风格,圣经真理是我们日常生活脚前的灯、路上的光;讲道应该对应当下的社会文化。我们相信恩典治疗自然,基督信仰应为高等教育增值,给我们终极和超越的视角,格物致知。
书分安稳篇;祷文、静思篇;讲章篇:(列袓)恩怨情仇、(诗篇)哀伤咏叹、(福音书)步履耶稣脚踪。
安稳篇的三篇悼词,分别记念教会最年轻和最年长的会友:刘山生来严重残障,被人遗弃,离世时年仅十岁;胡秀英教授名播中外,地位崇高,终年一零二岁;"那些年"是怀念母亲。
特别感谢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和崇基学院兼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及新闻传播学院马杰伟教授,在大学五十周年纪念活动高峰期间,在百忙中抽空惠赐序言。
衷心多谢名摄影家、前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也是我的好友张灿辉教授,慷慨借用崇基校园照片作为本书封面及书中插图:竹荫扶疏,老树拱迎,远望凉亭,在水中央;鞍山不在眼里,在心里,永恒就在时间之内。
与我同行天路近四十年的老伴为我写跋,用高清镜头呈现我的另一面,知我者莫若不离不弃的她。
最后衷心感谢崇基教堂众会友,他们每主日专心听道,积极回应,催生这些讲章;特别感谢出资支持出版这书的弟兄姊妹,愿上主使用你们的心意,使多人蒙福。
伍渭文2013年将临期第三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