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見鞍山
伍渭文
當他們問我為這書起一個名字作為主題時,我立時想到用「悠然見鞍山」,因為崇基教堂主日崇拜的禮序中,在認罪、宣赦之後,會眾一起站立唱詩的同一時間,司事把聖壇背後的帷幕徐徐揭開,象徵蒙赦免後,撥開陰霾,天光臨照,重新上路;穿過玻璃幕牆的十字架,悠然見到蒼蒼鞍山,它就在那裡!穩固不動絲毫,猶如上主的慈愛,沒有改變,永不動搖。
「悠然見鞍山」靈感也來自陶淵明的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不經意間發現驚喜和樂趣,這也配合大學講章的風格,聖經真理是我們日常生活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講道應該對應當下的社會文化。我們相信恩典治療自然,基督信仰應為高等教育增值,給我們終極和超越的視角,格物致知。
書分安穩篇;禱文、靜思篇;講章篇:(列袓)恩怨情仇、(詩篇)哀傷詠嘆、(福音書)步履耶穌腳蹤。
安穩篇的三篇悼詞,分別記念教會最年輕和最年長的會友:劉山生來嚴重殘障,被人遺棄,離世時年僅十歲;胡秀英教授名播中外,地位崇高,終年一零二歲;「那些年」是懷念母親。
特別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和崇基學院兼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及新聞傳播學院馬傑偉教授,在大學五十周年紀念活動高峰期間,在百忙中抽空惠賜序言。
衷心多謝名攝影家、前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系主任,也是我的好友張燦輝教授,慷慨借用崇基校園照片作為本書封面及書中插圖:竹蔭扶疏,老樹拱迎,遠望涼亭,在水中央;鞍山不在眼裡,在心裡,永恆就在時間之內。
與我同行天路近四十年的老伴為我寫跋,用高清鏡頭呈現我的另一面,知我者莫若不離不棄的她。
最後衷心感謝崇基教堂眾會友,他們每主日專心聽道,積極回應,催生這些講章;特別感謝出資支持出版這書的弟兄姊妹,願上主使用你們的心意,使多人蒙福。
伍渭文2013年將臨期第三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