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禱告經歷神 編輯室 2012年7月1日星期日 上午8:39 引言: 約翰JOHN是神的禮物、神的恩賜(太四:21)。約翰的一生、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半生終於耶穌升天之後,他在此時離開耶路撒冷;他的後半生以離開耶城起直至逝世時為止。 約翰的父親是西庇太,母親是撒羅米,弟弟是雅各(可十五:40;十六:1;太廿:20-24;廿七:56),他是耶穌的表兄弟,因為撒羅米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的親姐妹,另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字也叫約翰(施浸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証,就是為光作見証,叫眾人因他可以信,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証,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約一:6/9),作者乃從以下幾方面來介紹主耶穌: 一、 祂是宇宙的主(約一:1/18),讓我們明白祂與天父的關係。 約翰在這段引言之中,已經將基督的本源、作為、救世功夫;以及信徒所得的權利、生命等,言簡意賅的說得很清楚。假如著者不再說明他寫作的宗旨,我們也可由此推測出來。歷來一些聖經學者,常稱此引言為聖經中最高尚的一段,我們如果能夠明白此處要義,好像是看見天開了,並且可以看到 神的隱密處;而且對於救恩的道理,就可以恍然的大悟了。這引言中的要旨,就是「道成了肉身」,講明祂是「宇宙的主」,這「道成肉身」的經過,是用三個字來說明,就是: 1/、是:道就「是」神(約一:1),這是說「道未成人身」之前。 2/、成:道「成」了肉身(約一:14),這是說「道成人身」之時。 3/、表明:道將神「表明」出來(約一:18),這是說「道成人身」之後。 從這三個字講明「道」的三個過程中,才能使我們從過程中明白「祂是宇宙的主」,「道」之一字(或者指言語),其意義乃是指上帝的理智、思想、心意的表現;因為上帝所有的智慧,知識,都隱藏在基督裡(西二:3),今天藉著基督表現出來(林前一:24;弗三:11)。所以在這裡乃用「耶穌」為代名詞,以表明「耶穌與上帝」的關係;所以說:「祂是宇宙的主」。 二、 祂是歷史的主(約一:19/51),讓我們看見祂與人建立起關係。 使徒約翰是施浸約翰的門徒,當施浸約翰作見證時,相信使徒約翰也在場,後因聽到施浸約翰的見證乃跟從了耶穌。福音書中極其注重施浸約翰的見證,所以常常提到他的名字。當時的人聽到他所見證的,就知道施浸約翰所受唯一的使命,就是為主作見證;他所傳的信息,就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當時的猶太人,受外族人的統治已經多時,所以很希望彌賽亞來臨拯救他們的心迫切。並且已經有數百年沒有先知興起,所以施浸約翰一出世,他的見證相當令人注意。所以,施浸約翰的見證最有價值: 第一、 因為他是 神特別的差遣,為主作先導(參瑪四:5;太十七:11-13;路一:15-17)。 第二、 因為他與主耶穌的關係,最容易與主相識。因他為耶穌的親屬,相信自童年時期就與耶穌認識,對於他個人與耶穌降生的事,皆屬彌賽亞之朕兆,當時在家庭中,已經早有所聞。 第三、 因為他的聲譽,當時的人皆承認他是先知(太廿一:26)。 第四、 他特別蒙 神賜一種證據,使他開放其屬靈的眼睛,明白的認出耶穌確實是要來的彌賽亞(約一:31-34;太三:16-17)。施浸約翰本是「點著的明燈」(約五:35),使人從他的見證,對於基督有一種新的觀念,讓我們看見主與人建立起的關係。 第五、 主耶穌來到世界最大的目的,乃是要拯救罪人得到永久生命,創立天國於世間。祂的宣傳工夫,多在造就使徒,加以特別訓練,以預備承擔宣教大使命;證明「祂是歷史的主」。從開始直到永遠,祂是我們信祂之人的救主。 三、 祂是救世的主(約二:1/25),讓我們了解祂和世界及人類前途的的關係。 前面首先是講「道就是 神」,這是表明「祂是宇宙的主」,使我們明白祂與天父的關係。跟著呼召六位門徒,並且教導他們去傳福音、救靈魂的大使命。這裡藉著門徒見證「祂是歷史的主」。讓我們看見祂與人建立起關係。現在要證明「祂是救世的主」:今次是談論祂要行神蹟奇事的主;前面是討論祂是誰?今次是證明祂是無所不能的主。最能令人注意的事,首次的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娶親的筵席上用「水變酒」;在此第一神蹟是用水變酒,與舊約中摩西所行第一奇蹟是「水變血」(參出七:20-21;)不同。按照「水變為血」,乃是表明「神公義的判斷」,這是舊約的要旨;按照「水變為酒」,乃是「神恩典的顯示」,這是新約的要旨;耶穌基督來世是作救人的功夫,適合使用「變水為酒」的事,將祂的救恩表明出來,這裡證明「祂是救世的主」。使徒約翰在耶穌復活之後,特別提出來說:『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廿:30-31)。 ※《得生命》— 是指人永遠得救所享有的生命。這生命藉著主基督可以與 神交通,也藉著祂可以住在 神裡頭, 神也可以住在我們裡頭(約十七:18-26)。『因祂的名』— 不只是奉祂的名,也是因與耶穌建立了得贖的血緣關係,一切信祂的人,都可得到永不朽壞的新生命。 四、祂是與神性有密切關係的一個重要教義,是三位一體。歷代教會在神啟示的聖經中得到一個奧秘,就是「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是同為一體的神;這位獨一真神,從亙古到永遠沒有改變過。 約翰的著作有:約翰福音、約翰一書、二書、三書、啟示錄共有五卷書,皆出於使徒約翰之手,都是他晚年的作品,主要是為主作見証,見証他是 神,是救世主、是 神的獨生子、來到世界,為要拯救相信祂是我們個人的救主,祂願意為世人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復活、升天、現在祂仍坐在天父的右邊,日日為我們代求(參希七:25;羅八:34)。 五、 約翰說: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現在又作見証、將原與父同在、且顯現與我們那永遠的生命傳給你們。)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約壹一:1/4)。 甲、 這「福音的信息」— 已經被縮為一含義豊富之短句:「生命之道」(約一:1)。這「道」字,使我們聯想起太初「與神同在」和「就是神」的那一位(約一:1),祂「成了肉身」,住在眾人中間(約一:14);而「生命」這字,又使我們想起有這樣的金句說:「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一:4)。這福音、並不是新的東西、或是事後構想出來的產物(它是從太初就有的),也不是希臘人荒誕不稽的神話,而是歷史上實有的人物,曾被人親耳聽見,親眼看見,甚至親手摸過的(約壹一:1;參路廿四:39;約廿:20,24/28)。這「褔音的信息」,不是一種理論,或是一個想像的故事,乃是有形有體的神子耶穌基督生活在人間的記錄。 乙、 約翰跟著用括弧插入一句,解釋他所以這樣論耶穌基督的理由,表明他所講的,都是他親身經歷過的。他所傳講的,不但不是「乖巧瞎編的虛偽言論」(彼後一:16),或是一個傳聞的故事,乃是耶穌基督在世時,他和許多人所得到的特別權利,與祂有過親密「相交」的實錄。這些事情太過美妙了,大可祕而不宣,但他們卻必須為這些事「作見証」。 丙、 這「福音的信息」:是傳給收信的人,要他們與那些傳信息給他們的人有「相交」。但是,「使你們與我們相交」(約壹一:.3)這句話,其意義不單是指「使我們彼此有一種友誼的關係」乃是「叫你們和我們與父並祂兒子有「相交」。「相交」這字的原文是(koinonia),其本義是指「凡物公用,合夥經營,或共同分享」。是常用在商業上的一個字眼(參路五:10)。故此,基督徒的「相交」,其全義乃特指藉著聖靈一同分享在基督裡的生命,並指示我們神的恩賜。這種「相交」,就是「與父並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壹一:3)。這是藉著「禱告」與神「相交」。 丁、 使你們「與我們相交」:相交的另一解釋— 其字面的意思是「擁有共同之處」,含有分享和參予的意思。基督徒能夠彼此相交的原因,是在于他們擁有相同的信仰(多一:4;猶3節)、在基督裡同蒙神恩(林前一:9;腓一:7)、同在聖靈的內住(約廿:22;羅八:9,11)、同得屬靈的恩賜(羅十五:27,)並且還面對同樣的仇敵(約壹二:15/18;彼前五:8)。信徒與那些拒絕領受純正新約信仰教義的人,不可能存有真正的「相交」關係(約二:7/11;參加一:9注)。 六、 約翰是耶穌「愛」的那門徒,他所寫的「福音」也是「愛的福音」,全部聖經的鑰匙,就是「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在約翰壹書四章裡說:「神就是愛」(四:7/21)並且提醒我們應當「彼此相愛」:「愛」不僅是聖靈所結果子的一個方面(加五:22-23)和新生命的一個明証(約壹二:29;三:9-10;五:1),而且還是信徒有責任不斷培育和造就的一種美德。因此,約翰勸勉信徒要愛別人,關心他們的需要並且尋求他們的益處;在此約翰並非在談論友愛,而是在談論一種甘願幫助他人的決心和性情(約壹三:16-18;比較路六:31)。約翰迫切敦促信徒要彰顯愛心的原因有三方面: 1/、「愛」本是神的性情(約壹四:7-9),祂藉著捨棄自已的獨生愛子,彰顯了祂對世人的愛。信徒既然是從神生的,就同樣兼具祂的性情(約壹四: 7)。 2/.因為神首先愛世人,並且讓信徒豊豊富富地「經歷」到祂的愛,赦罪和幫助,所以信徒也應當竭力幫助他人,即使個人需要付上極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3/.信徒如果彼此相愛,神就不斷地住在他們裡面,這愛在他們裡面也就得以完全(約壹四:12)。 ※ 我們若彼此相愛, 神就「住在」我們裡面,至十六節連續使用「住在」這個詞語有七次之多;如果我們常常能「經歷」到神「住在」我們裡面的話,自然就會感覺到喜樂和平安,這是何等大的褔氣呢?願神能常常與我們同在。阿們! 七、最後要講的是使徒約翰特別記載:「主耶穌為自已和新約子民禱告」(約十七:1-26)。 一、 耶穌臨別為自已「禱告」(約十七:1-5)— 耶穌說了這話,就舉目望天,說:「父啊!時候到了,願你榮耀你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你;… 」。 「就舉目望天」— 耶穌為其門徒最後的「禱告」、顯示了我們的主、對那時和現在跟隨祂的人、所存的最深切的期望。這也是一個聖靈啟示的榜樣,是所有牧師為其會眾「禱告」的榜樣,是基督徒父母為其子女「禱告」的榜樣。當我們為自已關心的人「禱告」時,我們應當最關注的事是: 1/、他們能在內心深處「認識耶穌基督」和他的「道」,這就是「永生」(約十七:2-3,17,19)。「永生」— 不僅是永遠存在;當我們藉著基督與 神的生命有份時,就承受了「永生」這種特別的生命;這使我們對 神的認識日益增加,並且與聖父、聖子和聖靈有真切的關係。 2/、祈求神使他們脫離世界,不至墮落,脫離撒但和錯誤教導(約十七:6,11,14-17)。 3/、他們能常常滿有基督的喜樂(約十七:13)。 4/、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十七:17)。他們能在思想、行為和性情上聖潔。 5/、他們能如耶穌與天父合一那樣(本章11,21-22),彼此同心,相交相親。「合一」— 耶穌所禱告的「合一」,不是指組織上的「合一」,而是指在靈裡的「合一」。 6/、他們能帶領別人歸主(本章21,23)。 7/、他們能持守信心,最後與基督同在天上(本章24節)。 8/、他們能不斷生活在神的愛中,享受神的同在(本章26節)。 耶穌臨別為門徒「禱告」(約十七:6/19)— 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成聖」— 指使之分別出來成為聖潔。在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前一天晚上,祂為門徒「禱告」,希望他們成為「聖潔」的子民,從世界和罪惡中分別出來,單單敬拜、服事神。他們必須被分別出來,才能親近神!為神而活,並且像 神!他們必須信奉「真理的聖靈」,所啟示的「真理」才能「成聖」(比較約十四:17;十六:13)。「真理」就是「神的道」(參約一:1),也指書面啟示出來的「神的道」。 耶穌臨別為一切信的人「禱告」(約十七:20/26)— 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耶穌所「禱告」的「合一」,並不是指組織上的「合一」,而是屬靈的「合一」,它必須有堅實的基礎;信徒們必須活在基督裡(本章23);他們應當認識並且經歷天父的慈愛,並且與基督有親密的關係(本章26);他們應當與世界分別為聖(本章14-16節),並靠著真理成聖(本章17,19);他們要接受並相信「真理的道」(本章6,8,17),順服「真道」(本章6節),渴望拯救失喪的人(本章21,23)。若缺少這些方面中的任何一點,我們就不能進入耶穌所祈求的真正合一。祂要的是屬靈合一,是指那些完全奉獻給基督、真道和聖潔的人在心靈、目標、思想和意志上的合一(參弗四:3/6)。 本章聖經:是主耶穌向天父作的禱告,反映出神子內心的深處,充滿了單獨與 神對話的親切感。這也是主耶穌代求性的禱告文,故有『大祭司禱文』之稱。這種『禱告』,實在可以作為我們『禱告』典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三 課 禱 告 經 歷 神 習 題 一、 使徒約翰的父母叫甚麼名字?他在新約中有幾卷書是他寫的? 二、 在「福音的信息」中,提到「相交」一詞,原文是甚麼意思? 三、 約翰所寫的福音書,叫甚麼福音?他被稱為甚麼門徒? 四、 使徒約翰從那幾方面介紹主耶穌呢?希簡單分別列出來。 五、 約翰如何解釋「道」的意思,這「道」與神的關係如何? 六、 耶穌要用真理使他們「成聖」,這「成聖」是甚麼意思呢? 七、 耶穌在禱告中要他們「合一」,是指在那方面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