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团契"(全称为Fellowship for Performing Arts,下简称FPA)由美国获奖舞台剧演员马克斯·麦克莱恩(Max McLean)创立,宗旨是从基督教世界观的角度制作戏剧和电影。麦克莱恩曾经在路易斯的传记影片《最不情愿的转换》中饰演中年路易斯,这部讲述C.S 路易斯从无神论走向信仰的戏剧,在2021年推出同名电影后大获成功。
"我们非常荣幸能与C.S.路易斯公司合作参与这项令人振奋的影视改编计划。这是一项重大创意责任,也是一个将路易斯最具标志性的角色之一带上大银幕的宝贵机会。"麦克莱恩在近日一份声明中宣布。
C.S.路易斯公司总经理文森特·西伯-史密斯(Vincent Sieber-Smith)表示:"FPA多年来已通过充满想象力且忠于原作的舞台改编作品,展现出拓展路易斯影响力的非凡能力。我们期待与FPA共同将这部作品带给新一代观众。"
据悉,《魔鬼家书》自2023年起已由FPA开展全国巡演,广受好评,演出场次遍及纽约、伦敦及美国各地。历时两年之后进军电影项目,这部属灵经典将以全新形式接触更广泛的观众。
一部讽刺与警醒兼具的属灵经典
《魔鬼家书》首版于1942年,是路易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的讽刺体小说。全书以"地狱"中资深魔鬼私酷鬼(Screwtape)写给其新手侄儿瘟木鬼(Wormwood)的一系列书信为主线,描绘如何引诱一位英国青年陷入罪中、远离上帝。
在作为书籍出版之前,《魔鬼家书》曾连续三十一期连载在一份名为《卫报》(The Guardian,与当代英国的同名日报无关)的宗教周刊上。当年一位乡村牧师还因无法理解这本书的讽刺立场,误以为内容"非常邪恶",愤而取消了订阅《卫报》。而路易斯则认为,《魔鬼家书》的影响力恰恰在于它"在一种玩笑的幌子下,引导普通读者进入严肃的自我认识"。
路易斯曾为他这本书有过这种担心:这本书会被悄悄地丢进"没用的客房里,在那里过一种不受干扰的宁静生活"。但是在C.S. Lewis Institute副总裁Joseph A. Kohm Jr.看来,路易斯的担心终究没有成真:这本书没有被遗忘,它已经出版了80年,依然是基督教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
对今日基督徒依然有属灵提醒
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混乱的时代,《魔鬼家书》为何仍然如此受欢迎?Joseph Kohm指出,路易斯将实用建议和轻松的娱乐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本既对作为基督信徒的日常生活有指导意义,又因为私酷鬼的浮夸和自以为是的个性而让任何读者读来都深觉有趣的书。书中最发人深省的地方,在于私酷鬼如何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引导"病人"走向堕落——例如鼓励他相信信仰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或让他选择一间虽然热闹却在教义上已经偏离真理的教会。正如私酷鬼在信中写道:"一个温和的宗教对我们来说和没有宗教一样好,而且更有趣。"
"谁没有受到过这样的试探?"Kohm写道,"魔鬼最擅长的,不是将某些东西硬塞进人们的脑袋里,而是将正确的东西挡在外面。"
耶稣在《马太福音》24章12节提醒我们:"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这句话在近日依然贴切。《魔鬼家书》对今日的基督徒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帮助。它帮助我们认识魔鬼的把戏,使我们能够避免捕捉我们的陷阱。
影视化带来新可能
麦克莱恩说:"我们希望进入思想市场(marketplace of ideas),欢迎各种背景的观众。"还在剧场巡演阶段时,他们曾经进入多个表演艺术中心和大学,并且演完之后还会提供后续讨论,例如小组交流。
尽管C.S.路易斯已于1963年去世,但他依然是全球最知名的基督教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已多次被改编为适合家庭观看的影视作品,包括1988年BBC制作的《狮子、女巫与魔衣橱》、以及索尼影业出品、全球票房总计超过15亿美元的《纳尼亚传奇》三部曲。
路易斯的作品一贯以兼顾理性与想象力而著称,持续影响众人,从《纳尼亚传奇》系列的奇幻文学,到《返璞归真》、《痛苦的奥秘》等深刻哲理作品,路易斯始终能以清晰的逻辑与优美的文字打动知识分子与普通读者。
至于《魔鬼家书》的影视化,毫无疑问,又将会向更广泛的群众推介经典作品。在《魔鬼家书》中,私酷鬼对瘟木鬼说:"凡人总以为我们要把东西塞进他们脑子里,实际上我们最擅长的,是把另一些东西挡在他们外面。"正如Joseph所说,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魔鬼家书》,或者是很久没有读了,现在依然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让我们拿起它,因为这样做的时候,你会绕过螺丝钉的另一个陷阱。
(资料来源:基督邮报、福音联盟、Fellowship for Performing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