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牧者王忠欣:基督教原罪說對中國道德建設現實意義重大

【綜合報導】北美華人基督教學會致力於與中國內地學術界、特別是宗教學界的聯系與交流。成員也常常赴北京大學、武漢大學、雲南大學等中國多個著名高校進行學術交流與報告。日前,會長王忠欣教授赴位於湖南長沙的中南大學以《宗教與道德》為題進行了學術報告,他結合類似毒奶粉等社會熱點問題,直面中國社會當前的道德困境,論述基於原罪學說的基督教對於中國公民道德重建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術報告於當地時間12月13日下午3點舉行。美國舊金山大學錢鯤教授出席。百餘名人文社科研究生前來聆聽。 據中南大學報導,王教授首先闡述道德的價值和作用。他從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切入,指出作為同法律一樣的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手段外,道德的價值在於祛除人的心、性、意、念上的罪惡念頭。不同於法律給人的行為設定一個最低的標准,道德給人的行為設定一個最高的標准。道德依靠崇高的道德信仰所帶來的強大的自我約束力規範每個人的一言一行。 接著,主講人談到了中國公民道德現狀。他結合眾多的社會熱點問題,如毒大米、黑心棉、賣假藥、公交車上遭搶劫眾人沉默等現象,剖析道德滑坡的現實原因主要在於現代社會的誠信缺失和人際冷漠。他分析說,中國社會道德滑坡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傳統「私德」的失效和現代社會「公德」的缺乏。 最後,王教授又從「宗教的主題之一是道德」這一命題切入,從基督教的教義出發,結合儒釋道等多家教義論述宗教與道德的關系。王教授指出道德具有在任何國家、任何人群、任何時期的「普適性」,道德的力量靠公眾輿論和個人良知支撐。 他比較分析儒釋道基督等多派宗教對道德標准的評定體系的異同,指明突破血緣和家族觀念的基督教教義對於中國現代社會公民道德觀念的建設有積極作用。 他表示,在中國社會當前的道德困境下,基於原罪學說的基督教對於中國公民道德重建有現實意義。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