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照护跨地域交流 探索华人文化中的深层关怀

生命的触动︰华人文化的灵安护理研习坊

灵性照护跨地域交流 探索华人文化中的深层关怀
来自台湾、香港的分享嘉宾与主办单位代表合照 |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广荫颐养院(综合安老服务)提供
灵性照护跨地域交流 探索华人文化中的深层关怀
关瑞文教授强调"天人物我"的整合关系,当中有自己的连结、社群的连结和神圣的连结。 |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广荫颐养院 (综合安老服务)提供
灵性照护跨地域交流 探索华人文化中的深层关怀
江青纯护理长即场示范"魔法泡泡",如何帮助吞咽有困难的病人尝到喜欢的味道。 |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广荫颐养院 (综合安老服务)提供
灵性照护跨地域交流 探索华人文化中的深层关怀
对谈集合医护界、院牧界和护理学教授,以丰富的经验激励参加者感染他人,以生命触动生命。 |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广荫颐养院 (综合安老服务)提供

在面对生命晚期的挑战时,灵性照顾不只是抽象的信仰对话,而是透过身体、感官与关系实践的深层关怀。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广荫颐养院 (综合安老服务)、灵安晚期照顾服务中心和和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慈善基金会 那打素全人健康持续进修学院主办的"生命的触动:华人文化的灵安护理研习坊",吸引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专职及管理职系同工参与。研习坊透过跨文化与跨专业的交流,探索灵性照顾在华人文化脉络中的实践可能,为晚期照顾注入温柔而深远的灵性触动。

在研习坊一开首,播放纪录片《最后的絮语》,影片中长辈和女儿面对死亡的心路历程,令人动容,亦有参加者表示更清晰看到华人长辈晚期最珍视的人与物。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关瑞文教授表示︰"无论记忆处于什么阶段,人也有自我的存在感,而人生去到后期,更会感受到身体就是灵性核心展现的场所。"关教授亦强调"天人物我"身体化的灵性整合观,当中有自己的连结、社群的连结和神圣的连结,照顾者能够关怀长者各方面的连结,就能实现"自在而在"的存在状态。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广荫颐养院 (综合安老服务) 何婉慧院长则分享了"灵安护理"(Namaste Care)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在14个国家地区推行,接近60篇出版文献证实其在不同对象的有效性及具经济成本效益,同时亦指出灵安晚期照顾方面的重要性。此外,亦将关教授强调"天人物我"身体化的灵性整合观融入本地"灵安护理":"我们将灵性放在晚期照护服务的首要位置,是基于对人性整体需求的尊重与理解,旨在提供更全面、更有同理心的晚期照护,帮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获得内心的平安与完整的照顾。"

今次还有台湾团队亲身来到香港分享在当地花莲慈济医院心莲病房的灵安护理实践经验。财团法人中华民国(台湾)安宁照顾基金会董事王英伟教授指出︰「很多时照顾者与长者未能「脑对脑、心对心(brain to brain, heart to heart),结果未能了解对方的需要。」反而,全神灌注的「陪」与「听」,但不一定提供任何答案,即是「同在 being」比「做什么 doing」重要。

不少参加者亦从Namaste Care International台湾区灵安护理倡导者江青纯护理长与病人的故事所感动,她和团队经常了解病人的需要,亲身为他们打造喜欢的服务或圆满心愿。有病人吞咽困难,她就发明"魔法泡泡",让病人尝到喜欢的汤或饮品。"我相信不需额外的大量资源,只要放慢脚步,进入另一种节奏,将灵安护理融入现有的照顾流程,就可以与病人在沉默之中创造连结,在日常之中实践尊重。"

研习坊尾声,由香港医院院牧事工联会专业发展及牧关教育督导卢惠铨牧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那打素护理学院陈裕丽教授及王英伟教授来一场关于慈悲、温柔与同行的对话。卢惠铨牧师从自己与爸爸的经历,体现照顾是给彼此的一份礼物,但同时提醒华人参加者不要被 "儒"(愚) 孝所束缚。陈裕丽教授则期望护理界的学生能更深切了解和实践"关怀(Caring)",使病人在生死之间得到护航,而王教授再次提醒每个人都可以做"灵安护理",而参加者听完后得到感动,化成冲动,然后换作行动,将行动变成运动。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广荫颐养院(综合安老服务)

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一站式"关爱‧灵养"的照顾服务,包括二十四小时护理照顾、复康服务、心理辅导、社交及灵性支援服务并专为患有认知障碍症长者而制定的照顾服务、及设立灵安晚期照顾服务中心,为体弱长者而设的灵安晚期照顾服务,以及短期及长期住宿服务,务求为长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交及灵性方面的合适关顾,活出信望爱,被尊重、独立自主及丰盛的晚年生活。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