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精神科医生廖广申:教牧压力高危要正视

大众高期待 教牧焦虑、压力比其它助人行业更高

【专访】精神科医生廖广申:教牧压力高危要正视
精神科专科医生廖广申医生表示,每个人都有软弱或状态退步的时候,呼吁信徒体谅牧者,给予关怀。(图:廖医生提供)
近年来牧职人士已被视为精神压力的"高危行业"。研究显示近4成教牧感沮丧和枯竭,7成半面临著极大压力。美国大型调查显示,23%的教牧表示感到抑郁,13%感到心理枯竭(burnout)。 精神科专科医生、香港大学精神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廖广申医生认为在香港,教牧心理枯竭的实际数字可能更高。许多教会牧师、执事、宣教士面对著工作压力:长工时、工作复杂多元化,亦承受他人更高的期望,生活不平衡下容易疲惫和枯竭,出现失眠、焦虑、抑郁、情绪病等,压力比其它助人行业诸如社工、护士、医生、老师等更高。 大环境变化 人手不足增教牧压力 2024年教会普查显示,随著近年教牧和领袖移民海外,教会牧养人手大量流失,甚至不少退休教牧人员不得不"重返江湖",这些是否也在诊症室里更常听到的故事呢? 廖医生表示人手不足、工作量增加和支援不足肯定会增加工作压力:"有很多相熟的朋友弟兄姊妹离开,或者是分散各地,大家的朋友圈子或者是支援网路会薄弱了。很多人可能工场转换了或者是调职之后都要重新适应,更感不容易。" 他又提到近年由于经济环境转差,信徒奉献和教会资源减少,人手不足,教牧要兼顾财政压力,压力确实是更大。 不愿寻求帮助 精神健康有机会恶化 前来求助的教牧中,常见症状包括严重失眠、没有精神、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脾气变差、情绪低落,日积月累下身体状况亦变差;此外还可能引发家庭、婚姻和亲子问题等。精神状态肯定会影响到日常的侍奉:"有些教牧会出现工作态度改变,对事奉开始厌倦,甚至萌生离职、退休等负面消极心态。部分教牧领袖和一般抑郁的病人一样,会心灰意冷和绝望,觉得生活没意思。少部份甚至有想放弃生命的消极念头。" 然而廖医生透露,教牧比一般信徒更难以寻求帮助,"一般专业人士地位崇高,习惯去领导和帮助他人的人,往往也会有病或受伤。我们称这些人为『受伤的治疗者』(wounded healer)。他们比一般人更难面对自己的困境,也更不愿意寻求帮助。"平时习惯了帮助别人,遇事时却可能会不习惯被帮助。 别以为压力和情绪都会随时间而改善,原来如果不妥善处理,精神健康有机会一路恶化。廖医生特别指出,很多教牧同工都忽略了足够运动和睡眠的重要性,却用一些不健康的方法去减压,比如不健康饮食、沉迷网络,甚至是想借酒精减压或帮助睡眠,结果反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忧虑,慢慢形成焦虑症,"这些都不是值得鼓励的方式。" 情感支援不足容易陷入更大的危机 外国著名超大型教会牧师爆出婚外情、性沉溺或其他丑闻的事件时有听闻,会否与过度精神压力有关呢? 廖医生指出,如遇著婚姻不理想、家庭关系缺乏温暖,在情感支援不足下,教牧的确有可能陷入更大的危机。 他不讳言,在多年行医生涯中亦遇见过牧者及教会领袖发生婚外情,或沉溺赌博、色情、酒精等,甚至演成同性恋、娈童癖、性侵或其他犯罪行为。虽然为数不多,但每一个案都令人痛心。 他说:"魔鬼喜欢攻击领袖和属灵的人。因此绝不要自满或骄傲,认为自己相信主或者是信仰力量有多足够。"连耶稣亦曾被魔鬼试探,基督徒更要时刻防备魔鬼的圈套:"当松懈、不警醒,或离开上帝半步,魔鬼都有机会试探你。" 基督徒信仰质素与自制和调整情绪的能力息息相关,廖医生断言:"信仰质素、对圣经认知和认真投入度高的人无论在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正向心理,以及意志力、抗压和抗逆能力,必定是比信仰低潮、灵命低潮或者信心不足的信徒和非基督徒更优胜。"因此他认为基督徒一定要时刻和神保持密切关系,他劝勉:"一定要勤读圣经,谨守真理教导。" 他更提醒信徒多关心和体谅牧者:"很多人觉得牧者都很坚强,但其实牧者亦是一个常人,一样会工作有压力。即使是强壮的运动员都会病倒,受过严格训练、经验丰富的医生都会有病,牧师亦不会例外。" 他又说:"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软弱或状态退步的时候,甚至可能已经衍生出临床精神或情绪上的问题。"又劝勉教牧同工若有需要应该及早求医:"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心灵,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教会人际关系、过多事奉亦可以压垮信徒 除了牧者,基督徒亦会面对信仰而来的精神压力。原来有时教会生活亦可以是压力来源,特别是人际关系。廖广申医生亦见过有执事和信徒"爆煲":"如分党分派、性格不合等都会造成压力,很多人因教会一些人的说话、意见、批评而出现压力和情绪问题。" 他提到曾有一位执事因为其他人不认同和批评,精神崩溃下跑上教会的天台上要跳楼,后来被送到精神病院。亦有信徒因为教会组长对预备小组研经教材的要求过高,承受沉重压力,最后离开教会。 俗语说"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一只牛",事奉过多亦会将最热心的信徒压垮。廖医生说:"教会有个不大好的文化,很多时候『拍膊头』(请求别人挨义气帮忙),叫人行多步做多步,但忽略了人需要休息,承受压力有限度。"他又说,越热心的弟兄姊妹越容易逆来顺受,忽略平衡生活,更容易出现问题。 他亦提及一些较罕见情况,邪教异端、极端领袖、离开圣经真理的偏差的教导等亦会令信徒感到迷失、困惑。 令人鼓舞的是,廖医生总结多年经验后确定一点:比起其他宗教信徒,对信仰认真的基督徒康复得更快,也更为彻底。他归因于圣经教导和上帝保守,即使曾患病亦可以成为better self:"一些人甚至能够比未患病前更认识自己、更成熟、更有信心。" 30年医者生涯 效法基督爱人如己 30多年来接触无数教牧领袖真实的负面,成为大压力牧者最后的一道防线,作为基督徒精神科医生压力是否会更大呢? 廖医生爽快回答:"对一个信仰扎实和经验丰富的基督徒医生是轻省的。无论在面前是多么伟大、多么著名、多么出色的人,我都有经验和能力去帮他治疗——包括教会领袖各种各种类的问题。" 他比喻自己为圣经中的"好撒马利亚人",透过工作实践耶稣"爱人如己"。他引喜欢的一节经文"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来定位自己的工作﹕"耶稣也医治很多患病、软弱、犯罪或被鬼附的人。作为医者,我愿意跟随耶稣,放下自己去爱他人。" 他最后劝勉弟兄姐妹要信心坚定:"不要因为有困难和逆境而怀疑上帝的能力。"信仰的道路上,即使面对挑战,依然要相信祝福和恩典在背后:"当我们经历一切,跟随神走过,我们会更加成熟,如经上所写:『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