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福音联盟(WEA)首尔大会期间的一场小组讨论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门徒培训之间的关系。讲员们呼吁教会以明确的圣经伦理来面对人工智能,将其视为塑造人的技术,需要清晰的神学、牧养关怀以及实际监管。
本次讨论由 AI 与信仰(AI and Faith)董事会成员 Brenda Ng 主持,参与者包括伦理学家兼牧师 Sam D. Kim,顾问及研究员 Quintin McGrath,蒙纳士大学副教授 Chris Watkin,以及 Gargantua 集团首席执行官 Nick Kim。讨论梳理了 AI 在日常生活、事工和经济中日益普及的对基督徒见证带来的风险与机遇。
McGrath 开场指出,福音派内部对生成式 AI 的看法有广泛差异——从视其为"上帝的恩赐"到视其为威胁不等——他提出了一条中间道路,即"负责任的、合乎伦理且与圣经一致的 AI"。
他列出了四个需要基督徒回应的压力点:人类身份危机——当"上帝的形像"受到超人类主义假设挑战时;信任崩塌——由于 AI 幻觉、深度伪造和不透明性;经济正义问题——数字鸿沟和就业中断带来的不平等;环境管理——AI 对能源、水资源及材料的高消耗。
他说,以上每一项在形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教会提供了强化人的主动性、加深对神智慧的依赖、关怀弱势群体的机会。
建立"信任框架" 为负责任且符合信仰的AI使用
McGrath 提出一个供教会事工采纳 AI 时参考的"信任框架":神学一致性(是否有助于爱神和爱人?)关系影响(是否强化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实用性与公正(是否公平地满足真实的人类需求而不滋生不健康的依赖?)可持续性与管理(是否以对创造物负责任的长远眼光使用?)透明与问责(AI 使用是否公开、可理解、可控?)
他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借鉴国际认可的 AI 标准——为教会使用"加以更新"——并将伦理反思与合规检查、独立验证结合起来。他强调:"我们必须从声明走向行动,伦理既要神学化,也要可操作。"
教会应从圣经叙事的视角审视 AI
Watkin 强调,教会应通过圣经的主题——创造、堕落、拯救与新创造——而非主要从政治或商业视角,来评估 AI。他指出,AI与人有关,包括技术开发者、数据使用者、承载数据中心的社区,以及 AI 工具影响的群体。
Watkin 说:"以人为本的强调对忠实的基督徒伦理至关重要。"他认为,如果基督徒仅从政策或文化角度分析 AI,就是"低估了圣经"。信徒必须将"神的全备教训"应用于算法时代对智慧与责任的理解。
伦理学家呼吁基督徒以救赎的视角应对技术变革
来自曼哈顿的伦理学家兼牧师 Sam D. Kim 提出了"破裂与修复"的神学反思。他指出,从巴别塔到印刷术的发明,历史上的技术与社会变革总是伴随审判与更新,这些变革将人类分散,同时也为救赎铺路。
"在 AI 的背景下,我们再次处于破裂的时刻,"Kim 说。"它带来痛苦与后果,但若从福音的视角出发,它也带来修复的可能。"他将 AI 与巴别塔的自负作类比,强调技术野心可能扭曲人类对自主与掌控的追求。但正如印刷术曾加速圣经的普及,AI 若有从神而来的智慧引导,也可推动真理与公义的传播。
Kim 警告不要以功利主义方式将 AI 视为中性工具,而应以属灵辨识审视新技术如何塑造人与门徒训练。他说:"基督的主权不仅仅关乎门徒训练,它是主权。"AI 如何塑造我们的想像力、同理心和呼召感,是讨论的核心。
他指出,AI 秒级访问和处理圣经数据的能力超过任何神学家或圣经学者,提出了关于启示、知识及对圣灵依赖的深刻问题。"若道成肉身,"Kim 说,"我们的门徒训练必须保持具像化。道成肉身——而非脱离肉体的知识——应指导我们在 AI 时代如何教导、辅导和跟随基督。"
Kim 强调,教会的回应是其能否以救赎性方式参与技术变革的试金石,而非因恐惧退缩。"无论你持反乌托邦还是乌托邦观点,破裂与修复始终是福音故事的核心,"他说。"现在不是退缩的时候,而是受圣经与祷告引导的忠实创新的时刻。"
技术专家警告 AI 外包人类智能并重塑关系
曾在谷歌工程部门工作的技术专家、现 AI 咨询公司 CEO Nick Kim 从实践者角度分享了 AI 如何快速改变社会。他指出,AI "与以往发明截然不同",因为它将人类最核心的特质——智能——外包给能自我学习和改进的机器。
"大多数技术让生活更轻松,但不会重新定义人类意义,"他说,"汽车不会成长或思考,但 AI 能创造产生更多智能的智能,这是剧变。"他解释说,机器学习系统的指数增长将重塑社会各领域——商业、教育、治理、沟通,甚至事工。
他提醒教会,这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不能被动应对,"Kim 警告,"如果 AI 成为文化与决策的下一个平台,教会必须以智慧引领,确保这一强大工具用于神国的益处,而非操控或剥削。"
他强调,迫切需要培养能够以圣经思维考虑设计、数据和人类尊严的基督徒技术专家、伦理学家与牧师。"这不仅是政策问题——它关乎神学,"Kim 说,"问题不是教会是否使用 AI,而是能否忠实使用。"
随著 AI 日益介入人际沟通,Kim 指出,技术对关系与门徒训练的隐性影响必须认真对待。"人的相互关系已经在发生改变,"他说,"大型语言模型已介入我们说话、写作甚至祷告的方式。它们可能翻译语言或建议措辞,但也嵌入自身价值体系。如果门徒训练关乎人与人同行,当机器介入时,这一动态将如何变化?"
他警告,如果教会采纳 AI 工具而不审视其动机与算法,"我们的关系与灵性可能被不同的价值观系统潜移默化地塑造",因此,透明、问责和人为监督至关重要。
AI 需要认知与属灵辨识,而非盲目采用或心怀恐惧
Ng总结性地指出,小组讨论的目标不是妖魔化 AI,也不是美化其潜力,而是在自动化时代恢复神学素养。"回想印刷术或汽车,用户与工具之间没有认知互动,"她说,"而 AI 不同——这意味著我们必须以圣经的心智与灵性参与每一次互动。"
小组认同,AI 将深刻影响人们学习、敬拜和体验社区的方式。McGrath 早前指出:"我们必须抵制让 AI 替代真实陪伴的诱惑。"他也补充说,教会应继续成为人们面对面遇见彼此、遇见上帝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