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之歌》的聯想

作者:俞敬群牧師 不知道爲什麽,最近,我的腦海裏一次又一次回想《亞當之歌》一詩,這是曾經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迪裏克(Derek Walcott)寫的。詩人B氏(Peter Balekian)贊許他說:「他將 文化、歷史,以及社會學都玄妙灌注在他的叙事詩中,在西方文學中獨占一席之地。」我曾經瀏覽他得獎的《詩集》爲了與大家分享,其中《亞當之歌》試譯如下: 上古亞當所唱之歌, 今日人類仍然跟著唱歌。 聽,夏娃的歌, 毒蛇的種類誘惑她悖逆,失去了樂園。 這是他們自取的天譴。 在這世界的黃昏, 他們滴下了悔悟的淚珠。 眼前就閃出了一綫希望之光, 就是陘l和羊羔共存的—— 天國! 藉著一橫一竪的粗木, 他的靈魂沖出了死亡的幽谷。 那歌,令人驚恐! 看哪,忌邪的上帝, 爲救贖人類,付出了生命的寶價! 假如不知道聖經的背景,人就不能領會詩中豐富的含義。其實,亞當之歌就是人類「希望之歌」,在現今救恩世代裏每一個人在悔改之後,就見了天上的亮光,聖經上說:「在亞 當裏衆人都死了,這樣在基督裏,衆人也都要復活。」(林前15:22) 從《亞當之歌》使我想起了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他說:「所有古代的先知都說,耶穌基督要爲……殺人犯、行淫者、盜賊,……以及背負過去悖逆摩隤爾o,背負奸淫與謀 殺人大衛的罪。」他又說:「耶穌在十字架上爲世人的罪替死,爲要救贖罪人,基督乃是死亡的死亡(Death of Death)。」馬丁•路德以聖經中「因信稱義」替代「專以人爲的行 律法稱義」冀望得到永生的生命。他以聖經爲至高權威的改教運動,使整個黑暗的歐洲發出了真理的光輝。 迪裏克的《亞當之歌》與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兩者都源于聖經,雖然相差500多年,但神的話語却依然屹立不變,使人從神的話中仍然得到鼓勵和啓迪。神的話是何等可靠, 真是一筆一畫也不會廢去! 作者為本報專欄作家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