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是什麼呢?紐約神學教育中心總監、漢語網絡神學院院長丘放河牧師博士向本報解說:「根據不少研究,15至20歲是香港教會流失嚴重的一個群組。這個年紀正處於高中至大學的過渡期,年輕人進入大學後,接觸層面和活動選擇多樣化,關心福音的機會也隨之減少。因此,在他們入大學之前的這段時間是一個黃金機會。」
以音樂為切入點 盼年輕人樂在其中
他分享了音樂會的構思和初衷。他表示,紐神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年度性大型活動。去年他們一齣原創音樂劇《留‧與‧流逝》成功舉行,反應比預期好,因此今年鎖定了繼續以音樂讓更多年青人參與:「我們邀請全港的中學及教會,在簡約的報名程序和門檻下,讓有興趣的年輕人都能樂在其中。」
選擇以音樂作為福音切入點有幾個原因,丘牧師解釋:「首先,將敬拜音樂融入信仰的切合性不言而喻;其次,音樂需要參與者主動投入,這讓年輕人不是被動地接收,而是可以主動發揮。此外,敬拜是一個面對群眾的事奉機會,這正好符合青春期年輕人想要獲得注意的心理需求。最後,透過音樂,青少年可以舒發和調節情緒,這對他們的精神健康也有裨益。」
「敬拜好聲音」的報名程序簡單,參加者只需提交具備福音元素的音樂影片作品,入選的20隊將會免費在專業錄音室體驗一次完整的錄音過程,而其中4隊更會被配對到四位教練中的一位。配對後,教練會提供一個月的特別培訓,內容包括編曲、演唱、演奏技巧和敬拜技巧,參加者將會學習到多方面的技能。
參與指導的四位教練每個都有豐富的敬拜和音樂資歷:吉中鳴牧師博士是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漢語網絡神學院敬拜學系系主任,本身是香港著名的資深音樂創作人,理論與實習並重。方文聰是玻璃海樂團創辦人,擅長作曲作詞,其詩歌深受年輕人喜愛。謝文雅是中年好聲音的訓練導師,亦是專業歌手和神學生,擅長唱功培訓和感情演繹。伍家豪是社工,亦在大學基督徒樂隊擔任指導老師十多年,擅長編曲及演奏技巧。
給年青人一個「那些年」
丘牧師強調,這不是一個比賽,而是一個讓大家參與音樂活動的平台,希望所有年輕人由一個夢想開始,團結身邊的朋友,共同解決問題,以行動回應;至於這段路程可以行到多遠不是最重要,因為每一步都是一個學習,都是一個「那些年」的回憶。
對於參加者在這個活動中的期望,丘牧師表示:「我覺得參加者的期望不會很複雜:由淺入深,有機構牽頭,讓他們一起聚集,完成一個作品,這本身就是一件賞心樂事。若能入圍,有機會踏進錄音室,這是一個特別而難能可貴的經驗。若更上一層樓,能跟心儀的教練相處,有所學習,更是錦上添花!」
「至於最後若能踏上大台演奏的那四隊,對自己的努力就是一種交代的表現,能夠在那些年賺取一個難忘的經驗,幾個月來的苦練,轉化成物有所值的回憶。」他還提到所有參賽作品都會上載到官方頻道,讓公眾有機會欣賞:「他們的努力製作的作品將成為人生的一個里程碑。」
用青年人「好聲音」燃點夢想
他相信這個音樂會對每個參與者都有正面的影響:「能夠入圍的,當然有一種成功感;但就算未能入圍的,由無變有也是一個人生突破,讓年輕人體悟到所有偉大的工程都是由一個小工序作起始的。」
他又想到在音樂會當晚,其他被參賽者邀請來棒場的年青人也會受激勵:「當他們見到這群年紀相約的人竟然可以有如此的表現,也可燃點起他們內心的夢想!」他笑說:「這就成了生命能燃點生命的極致演繹!」
最後,在教會都人才流失、承傳斷層的當下,大會亦希望能培養出一批年青人材:「但願有一天,當那些獨當一面的人才,他們在討論時都能回想起:今次2025年的敬拜好聲音就是孕育他們的一個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