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道德底線是每個人內心的核心價值,而這個價值在上帝創造人時經已存在。同時他認為這個底線源於個人的價值取向:「一個人每做一件事都反映了其價值觀,例如對於大學畢業後該先找工作還是去澳洲Working Holiday的問題,有人會覺得找工作較重要,但亦有人會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都是沒有絕對的錯與對,它只是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看法。」
對於道德與倫理的關係,司徒永富將二者形容為「孖生兄弟」,「當我們講一個人的行為時,往往會先從道德觀念出發,就像一棟大廈要先打好它的根基,然後才去論及倫理問題。」他強調當一個人失去道德時,他的倫理觀念也相對不存在。
司徒永富亦探討了利益與道德的問題,指出現今很多人在面對利益時,往往被利益阻礙了思考,從而莫視了道德的重要性。他以食品生產問題為例,表示:「現今有很多企業在食品生產上很執著於利益追求,但他們卻忽視了道德的觀念,例如一些牛丸的成份是沒有牛、龜苓膏沒有龜、免治牛肉以豬肉代替等等,這都是企業追求個人利益而欠缺對市民負責任。」
對於如何解決利益與道德掙扎的問題,司徒永富強調應「衡量事件中義的比例」。他指出當我們面對任何的掙扎時,只要懂得量化背後目標和成果的義,並選擇屬於「大義」一方,那麼「大義」就能蓋過「小義」,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害。
另外,司徒永富也談及了辦公室是非、不合理對待以及上司誠信等多個職埸常見的道德問題,並指出有關問題不但影響辦公室的和諧,更會損害公司的健康發展。他建議基督徒在面對這些職埸的不公義事件時,應藉著依靠上帝的恩典和智慧處理,他說:「我們應該相信上帝是充滿恩典的,我們每天都可靠著衪賜予的恩典和智慧面對困難,包括職埸的種種不公義。」
最後,他指出當今世代沒有絕對的道德標準,人們只有平衡地結合聖潔、公義與慈愛三者才可獲得最佳的道德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