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宣教士無私奉獻台灣卅三年獲嘉獎

美籍宣教士無私奉獻台灣卅三年獲嘉獎
從青春到髮白,譚維義醫師賢伉儷奉獻台灣卅三年,背景牆面上照片即為年輕的譚氏夫妻。 (圖: 東基提供)
台東基督教醫院董事長暨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以無私奉獻台灣卅三年的事跡,於23日晚間獲頒台北市第一國際獅子會「台灣貢獻獎」,這個獎項主要為感念對台有貢獻卻不居的賢者。人在美國而未能出席頒獎典禮的譚維義醫師,委請東基院長呂信雄代表領獎。

得悉獲獎,謙遜的譚維義醫師再三感謝評審厚愛,並表示要把這份榮耀歸給上帝。

台北市第一(中央)國際獅子會現任會長李哲清表示,該會是五十六前在台灣成立的第一個國際獅子會,在推動社會服務及公益活動中,看見一些不求名利為台灣默默付出的人士,深深覺得他們的故事令人讚嘆,因而設立「台灣貢獻獎」加以感謝及表揚。今年邁入第五屆的台灣貢獻獎,甄選對象特別針對偏遠地區有貢獻之醫師。共有八人參加推薦候選,經評審委員初審、決審後,由四位醫師脫穎而出,台東縣、花蓮縣各有兩名得主,東基董事長暨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慈濟綜合醫院關山分院院長潘永謙是台東縣的兩位得獎人。

1961年帶著妻子、四個稚齡孩子來台服務的美籍宣教士譚維義醫師,一待就是卅三年,把愛與希望散播在病苦困乏的台東。被暱稱為「譚爸爸」的他,為了融入台東當地的族群文化,努力克服困難學習語言,除了國語他還會說台語、阿美族話。在那個貧病交迫的年代,肺結核、小兒麻痺、寄生蟲、營養不良等疾病在村落間流行著。譚爸爸開著從美國募來的二手山巡車下鄉診療及衛教,頂著烈日為村民施打預防針,治療打獵摔斷腿的村民。期間還曾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支援兩年,「那時差不多有三百多個孩子排隊等待著要開刀。」譚爸爸回憶道。

因著東海岸一位肝膿瘍病患而激發了譚爸爸 醫院的念頭。「那時,我下定決心,若有神許可,我們要建立一間醫院來照顧嚴重的病患。」經多方奔走並向美國善心人士募款後,譚爸爸於1968年興建東基醫療大樓,開設門診、住院、急診等服務。日夜為病人操勞的譚爸爸,頭髮白了,背也駝了。直到用來握手術刀的手罹患關節炎和遠在美國九十歲的老媽媽親情呼喚下,才依依不捨於1994年退休返美。

譚爸爸救人的故事、愛人的情操不但深受台東人的愛戴及景仰,獲得台東縣政府頒發台東縣榮譽縣民外,還榮獲第三屆醫療奉獻獎、紫色大綬景星勳章,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民間人士,其故事還被翰林出版社收錄在國小四年級下學期的國語課本「永遠的譚爸爸」一文。此次再度獲得台灣頁獻獎肯定,譚爸爸還是保有他一貫的謙卑和感恩,「我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一切要感謝上帝!」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