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項研究由救世軍及沙田醫院進行,500位居於大埔及沙田區、患有慢性病的長者參加「活得自在」自我管理生活課程兩年。研究結果顯示:參加課程之長者在實踐健康行為、管理病患的自信心及健康狀況三方面均有顯注改善;參加課程的長者有減少求診的趨向;長者組長及職員組長帶領課程的成效沒有明顯分別,即表示長者組長能以同路人身份,教導其他長者學習自我管理的知識;年老、低學歷及體弱三個元素,並不會影響長者參與課程的成效。此外,參與計劃的長者亦認同課程有助改善個人健康及減輕醫療負擔。
負責研究的機構表示,此項研究揭開處理慢性病患新一頁,建議於社區向患有慢性病長者全面推行自我管理課程,同時應銳意發掘長者義工參與健康推廣工作。
主導研究進行的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流金頌」計劃。該計劃總監胡令芳教授表示,自我管理概念及知識應納入本地基層健康的一部份;通過醫療團體及社福機構應合力推動,設立轉介機制,從而改善長者對疾病的控制及減少對醫院和住院服務的依賴。
參與該課程的長者組長冼善卿女士分享說,參加計劃後,不但舒緩了因照顧患重病的丈夫而衍生的沉重壓力,亦將自己面對逆境及處理健康問題的經驗,與其他長者分享。她認為課程能讓長者重拾自信,有勇氣與醫生及家人多作溝通,適當地處理病患帶來的問題,真正過著樂觀自主的晚年生活。
沙田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高級醫生許鷗思醫生表示,研究結果證明自我管理生活課程,能成為長者管理慢性病的重要工具,有助改善他們生活質素。
「流金頌:賽馬會長者計劃新里程」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6年捐款三億八千萬港元推行的五年長者計劃。「計劃」除了培訓新一代的老人學專家外,更透過舉辦多項培訓及公眾教育活動,改變社會人士對長者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