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信徒信仰参与度与年龄成正比

调查显示信徒信仰参与度与年龄成正比
参与调查的澳门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叶莫瑞英博士。(图:基督日报/陈丽斯)
近日一项有关华人基督徒的调查发现,信徒信仰及教会参与程度与年龄的增长形成正比。

该调查由"华人信念发展研究"的小组进行,主要成员包括四位来自香港大学及澳门大学的心理学学者许志超、叶莫瑞英、刘月莹及张树辉。

在基督徒对教会和信仰的看法方面,普遍上信徒对信仰和教会的看法都偏向正面。近8成信徒表示对信仰感到安稳,而在与教会的连系上普遍都有正面经验。但调查亦发现约1成半信徒对教会有不满,也有1成半信徒在灵性低潮中,而这些都以不上教会者尤甚。

调查又特别研究信徒的信仰发展与行为会颇是否会受到年龄因素而有所不同。问卷中问及被访者的"神我关系"及"群我关系",前者包括是否能经历神的同在及将自己的生命托付与神等,后者包括对他人的需要、对世界、社会及政治的责任感等,发现被访者年纪越大,两方面的指数均越高。

除此以外,调查结果亦显示信徒年纪越大,参与信仰行为的指数亦越高。这包括了个人信仰的操练、基督教书籍的阅读、传福音、差传、参与团契活动、教会小组、教会事奉等等。然而有参与者回应有关指标缺乏足够代表性,例如未有将"社关"放在教会参与的指标里。

会上有廿多年牧会经验的中神教授郝继勇牧师回应时表示,年纪长的信徒参与教会生活的指数较高,可能是因为教会的服侍模式较适合成年人士,如30岁左右的人群。

不同年龄层信主年日长久表现各异

然而调查却又发现信主年日的长短似乎对信仰行为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在神人关系上,30岁以上的人群越信年越久,关系指数越上升;但在25至29岁的人群中,信主6年左右者神人关系指数却来到急挫。

不同年龄层的信徒群体的信仰行为指数(包括灵修、祈祷、阅读属灵书籍等)亦见颇大差异。30岁的人群中,信仰6年左右在个人的信仰操练指数来到上升,但23至29岁的人群中,信主6年的信徒的个人信仰操练的指数却明显下跌。

在使命参与(如参与传福音及差传活动等)上不同年龄群体的参与指数亦差异甚大。25至29岁的人群在信主2年5年后在传福音及参与差传活动等的指数开始下降,而30岁的人群则在信主6至10年间才开始减少。

对郝继勇牧师表示据他所观察,一般教会对初信者的牧养有较足够的把握及经验,但对信仰年日已长但感到灵命停滞不前,及渴望进深信仰的信徒却显得束手无策。不少信徒并不是从教会得到帮助,而是从神学院课程、其他机构的帮助、事奉经验、退修会,甚至是生活经历中体会信仰的进深。因此他认为研究信仰历程中的危机点,并探讨教会的牧养模式等将会是一个进路。

"华人信念发展研究"小组由基督徒学者加上临床心理学家组成,发表报告许志超博士承认设计问卷过程中并未咨询富经验的教会牧者,因此在问卷设计上有一定不足和限制。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