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带领参加者实地走访旺角后巷,近距离观察拾荒者的日常工作,以及举行新书信仰分享会,探讨如何从信仰角度关怀拾荒者群体。
当日下午,本报记者与一行人随《拾荒的人》主编、拾平台共同创办人邓永谦走访旺角砵兰街后巷的司徒姐。 80岁的司徒姐从事拾荒工作二十年,早年从乡下来港后在茶餐厅洗碗,退休后开始执纸皮。虽子女已长大仍坚持自食其力,她选择在家住的大厦后巷工作。邓永谦指,像司徒姐这辈的劳动者缺乏保障,当年既无最低工资,晚年还得靠拾荒维生。 司徒姐劳动实记:家当被偷、忍受恶臭、被食环误会 探访队伍从旺角大街转入狭窄后巷,只见密集的大厦与快餐店厨房后门堆满发泡胶和纸皮,三四辆手推车载满回收物。走进巷子深处,司徒姐正坐在凳上休息,身旁撑著一把大伞遮阴。 "我大清早已经执拾了好几十块纸皮,摆放在坑渠边。"司徒姐说道:"我住在对面唐楼,每天落后巷执拾街坊和附近弃置的垃圾杂物,顺便把纸皮拣出来,当做清洁工。" "等会儿扎好放在手推车上,有时一车有时两车,拿去卖每天能有40多元收入,时多时少不确定。"她表示经常被人偷走家当,有时太疲倦在后巷睡著,纸皮、手推车什么都会被偷,不过同行之间不会互相偷窃,因为大家各有地盘而且彼此熟悉。 为了自保,她将钱、身份证、回乡证等贵重物品放在腰包,用围裙遮盖。甚至要将新鞋鞋踭剪烂,让人以为是旧鞋避免被偷。"我曾经吓退小偷,是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我还骂他年纪轻轻有那么多工作不做来偷东西!" 邓永谦表示,司徒姐每天工作都面临很大挑战。这条后巷夜晚没有灯光,漆黑一片,司徒姐仍照常工作。还要忍受后巷的恶臭,不时有人进来大小便,"我探访司徒姐时就曾遇见过,还帮忙赶走他们。"
记者在现场发现异味不算浓烈,邓永谦解释是因为早上下雨冲淡了臭味,夏天炎热时气味会特别难闻。食环署巡查时常将恶臭归咎于司徒姐,他曾帮忙向食环署说明真相。他续指,食环署会巡查后巷卫生情况,若发现地上堆积太多垃圾杂物会发出检控,因此司徒姐必须把纸皮叠好放在手推车上。 谈话间,司徒姐从椅子起身继续工作,将纸皮一叠叠放上手推车,再用绳索牢牢捆紧。探访队伍则返回塔冷通心灵书舍,继续进行《拾荒的人》新书信仰分享会活动。
邓永谦(中)在分享会指,拾荒者面临巨大精神压力。(图:基督日报) 邓永谦:拾荒者不是问题制造者 在《拾荒的人》新书信仰分享会上,邓永谦指拾荒者面临巨大精神压力。他们经常遭遇家当被偷或被食环署没收,因此单靠派发物资并未能真正帮助他们。
拾平台除了透过慈惠工作接触他们、给予安慰外,更致力解决拾荒者的困境:"这些困境是结构性问题,需要从政府政策层面著手解决。"因此拾平台积极进行倡议工作,透过媒体向政府发声,推动政策改革,保障拾荒者权益。 邓永谦呼吁改变社会对拾荒者的刻板印象。他指出,若将拾荒者视为问题制造者,就会只想著如何解决问题;但若视他们为光荣的资源回收者,就能以欣赏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工作,并思考如何支援他们,避免社会污名化。他说:"信仰要求我们恢复人的尊严,并按照上帝的旨意治理世界,包括保护受造物和地上资源。拾荒者从事环保回收工作,正是参与保护世界资源的行动,实践上帝的吩咐。我们应当思考为何不能与他们同行,又为何对他们的困境视而不见。" 邓永谦表示,拾荒者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回收系统的一部分。虽然香港推动环保政策,希望建立完善的回收系统,但因公众教育不足而进展有限,他期望政府全面思考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机制,包括将拾荒者的工作纳入回收系统,让拾荒者能有合理的位置。 赵日辉:政府商议制定完善政策 拾平台事工副主任赵日辉补充,处理拾荒者议题并非只单方面提出倡议。拾平台尝试从回收的角度与政府进行商议,共同探讨如何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去年政府推出垃圾征费时,拾平台就与相关部门讨论,让政府了解拾荒者其实是受垃圾征费政策直接影响的群体之一。现时拾平台与政府部门紧密合作,经过多年来的沟通,法会议员也开始留意到拾荒者的需要。 龚立人:关注拾荒者需要跨越心理界线 中大崇基神学院客座副教授龚立人从神学角度出发,挑战关注拾荒者需要跨越自己的心理界线。他提到新约时代撒玛利亚是混种族群居住地,犹太人视其为不洁净,宁愿绕道约旦河也不愿经过他们的地带。但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刻意进入撒玛利亚地区。
从这个视角提醒我们看待拾荒者的态度。拾荒者常被社会贴上肮脏、不受欢迎的标签,但我们不应避开他们,反而要主动进入他们的世界。他说,这需要我们跨越自身心理障碍,突破社会对低下阶层的歧视观念。
然而,即使我们愿意跨越社会对拾荒者偏见的界线,并不代表他们愿意接受帮助。"我们必须预备好可能被拒的心态。爱心与善意不一定会马上被接纳,因为拾荒者同样需要时间跨越他们的心理防线。"龚立人强调,服侍拾荒者群体重点在于守护与肯定他们的价值,给予应有的尊重。这种服侍不是单方面的施予,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 拾平台继举行《拾荒的人》新书分享会及信仰分享会,将于7至8月举办连串活动。其中"真人图书馆"将邀请拾荒者亲身述说他们的故事,亦将举行基层劳工与环保等议题相关的活动。 相关报导: 香港首本《拾荒者劳动纪实》出炉 盼破除大众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