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分為兩個部分:帶領參加者實地走訪旺角後巷,近距離觀察拾荒者的日常工作,以及舉行新書信仰分享會,探討如何從信仰角度關懷拾荒者群體。
當日下午,本報記者與一行人隨《拾荒的人》主編、拾平台共同創辦人鄧永謙走訪旺角砵蘭街後巷的司徒姐。 80歲的司徒姐從事拾荒工作二十年,早年從鄉下來港後在茶餐廳洗碗,退休後開始執紙皮。雖子女已長大仍堅持自食其力,她選擇在家住的大廈後巷工作。鄧永謙指,像司徒姐這輩的勞動者缺乏保障,當年既無最低工資,晚年還得靠拾荒維生。 司徒姐勞動實記:家當被偷、忍受惡臭、被食環誤會 探訪隊伍從旺角大街轉入狹窄後巷,只見密集的大廈與快餐店廚房後門堆滿發泡膠和紙皮,三四輛手推車載滿回收物。走進巷子深處,司徒姐正坐在凳上休息,身旁撐著一把大傘遮陰。 「我大清早已經執拾了好幾十塊紙皮,擺放在坑渠邊。」司徒姐說道:「我住在對面唐樓,每天落後巷執拾街坊和附近棄置的垃圾雜物,順便把紙皮揀出來,當做清潔工。」 「等會兒紮好放在手推車上,有時一車有時兩車,拿去賣每天能有40多元收入,時多時少不確定。」她表示經常被人偷走家當,有時太疲倦在後巷睡著,紙皮、手推車什麼都會被偷,不過同行之間不會互相偷竊,因為大家各有地盤而且彼此熟悉。 為了自保,她將錢、身份證、回鄉證等貴重物品放在腰包,用圍裙遮蓋。甚至要將新鞋鞋踭剪爛,讓人以為是舊鞋避免被偷。「我曾經嚇退小偷,是個十幾歲的年輕人,我還罵他年紀輕輕有那麼多工作不做來偷東西!」 鄧永謙表示,司徒姐每天工作都面臨很大挑戰。這條後巷夜晚沒有燈光,漆黑一片,司徒姐仍照常工作。還要忍受後巷的惡臭,不時有人進來大小便,「我探訪司徒姐時就曾遇見過,還幫忙趕走他們。」
記者在現場發現異味不算濃烈,鄧永謙解釋是因為早上下雨沖淡了臭味,夏天炎熱時氣味會特別難聞。食環署巡查時常將惡臭歸咎於司徒姐,他曾幫忙向食環署說明真相。他續指,食環署會巡查後巷衛生情況,若發現地上堆積太多垃圾雜物會發出檢控,因此司徒姐必須把紙皮疊好放在手推車上。 談話間,司徒姐從椅子起身繼續工作,將紙皮一疊疊放上手推車,再用繩索牢牢捆緊。探訪隊伍則返回塔冷通心靈書舍,繼續進行《拾荒的人》新書信仰分享會活動。
鄧永謙(中)在分享會指,拾荒者面臨巨大精神壓力。(圖:基督日報) 鄧永謙:拾荒者不是問題製造者 在《拾荒的人》新書信仰分享會上,鄧永謙指拾荒者面臨巨大精神壓力。他們經常遭遇家當被偷或被食環署沒收,因此單靠派發物資並未能真正幫助他們。
拾平台除了透過慈惠工作接觸他們、給予安慰外,更致力解決拾荒者的困境:「這些困境是結構性問題,需要從政府政策層面著手解決。」因此拾平台積極進行倡議工作,透過媒體向政府發聲,推動政策改革,保障拾荒者權益。 鄧永謙呼籲改變社會對拾荒者的刻板印象。他指出,若將拾荒者視為問題製造者,就會只想著如何解決問題;但若視他們為光榮的資源回收者,就能以欣賞的角度看待他們的工作,並思考如何支援他們,避免社會污名化。他說:「信仰要求我們恢復人的尊嚴,並按照上帝的旨意治理世界,包括保護受造物和地上資源。拾荒者從事環保回收工作,正是參與保護世界資源的行動,實踐上帝的吩咐。我們應當思考為何不能與他們同行,又為何對他們的困境視而不見。」 鄧永謙表示,拾荒者在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回收系統的一部分。雖然香港推動環保政策,希望建立完善的回收系統,但因公眾教育不足而進展有限,他期望政府全面思考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機制,包括將拾荒者的工作納入回收系統,讓拾荒者能有合理的位置。 趙日輝:政府商議制定完善政策 拾平台事工副主任趙日輝補充,處理拾荒者議題並非只單方面提出倡議。拾平台嘗試從回收的角度與政府進行商議,共同探討如何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去年政府推出垃圾徵費時,拾平台就與相關部門討論,讓政府了解拾荒者其實是受垃圾徵費政策直接影響的群體之一。現時拾平台與政府部門緊密合作,經過多年來的溝通,法會議員也開始留意到拾荒者的需要。 龔立人:關注拾荒者需要跨越心理界線 中大崇基神學院客座副教授龔立人從神學角度出發,挑戰關注拾荒者需要跨越自己的心理界線。他提到新約時代撒瑪利亞是混種族群居住地,猶太人視其為不潔淨,寧願繞道約旦河也不願經過他們的地帶。但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刻意進入撒瑪利亞地區。
從這個視角提醒我們看待拾荒者的態度。拾荒者常被社會貼上骯髒、不受歡迎的標籤,但我們不應避開他們,反而要主動進入他們的世界。他說,這需要我們跨越自身心理障礙,突破社會對低下階層的歧視觀念。
然而,即使我們願意跨越社會對拾荒者偏見的界線,並不代表他們願意接受幫助。「我們必須預備好可能被拒的心態。愛心與善意不一定會馬上被接納,因為拾荒者同樣需要時間跨越他們的心理防線。」龔立人強調,服侍拾荒者群體重點在於守護與肯定他們的價值,給予應有的尊重。這種服侍不是單方面的施予,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上。 拾平台繼舉行《拾荒的人》新書分享會及信仰分享會,將於7至8月舉辦連串活動。其中「真人圖書館」將邀請拾荒者親身述說他們的故事,亦將舉行基層勞工與環保等議題相關的活動。 相關報導: 香港首本《拾荒者勞動紀實》出爐 盼破除大眾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