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目的在了解兒童心目中快樂家庭的重要元素,調查對象為3至6年級學生,回卷6052份。
調查結果顯示,在12項「快樂家庭元素」中,最多被訪者選擇項目包括『家人和諧共處』(69.1%)、『開心及輕鬆的家庭氣氛』(40.1%)及『家人互相體諒』(36.9%),均屬「家人相處質素」一類。
其次是「家人共處時活動」,包括「家人常常一起吃飯」(22.9%)、「父母常常陪伴我」(19.4%)及「與我一起打機」(6.9%)。
值得注意的是,與物質生活有關的選項包括擁有一台電腦、富有的家庭及常有新玩具等卻排名最後。
調查報告分析,香港普遍被認為是崇尚物質生活的城巿,不少父母因長時間工作,以物質作為對孩子的補償;但調查顯示孩子認為快樂家庭與豐富的物質生活沒強烈關係,因此建議家長劃出特定家庭時間與子女溝通,以分享感受和生活經驗為重,以提昇家庭時間質素。
調查又顯示家庭活動的類型或內容並非被訪孩子最重視,家人相處的氣氛更為重要,因此建議家長無須苦於安排不同類型的親子活動,卻可著眼於營造家人相處時的氣氛。
此外報告又指出,調查結果顯示了孩子除重視家庭相處時間長短外,更重視家庭時間的相處氣氛。因此鼓勵存感恩、關心及分享代替指責及埋怨,為家人關係凝聚更多「正能量」,以建立快樂家庭。
對於上月成立、為營造對家庭有利的環境及提升家庭教育的效用和協調而設的「家庭議會」,報告書亦作出建議,包括推動企業參與,如企業鼓勵或安排員工參與家庭生活教育培訓,安排或津助員工於餘暇參與家庭活動,於員工培訓項目中加入家庭生活教育,以提昇員工與家人共處的質素。此外又建議「家庭議會」積極推動企業實行家庭友善工作環境,讓員工五天工作、彈性上班或居家辦工,使員工可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建構和諧健康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