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燒不盡 風中吹又生 教徒雨中燃亮使命

公義燒不盡 風中吹又生 教徒雨中燃亮使命
Maurice年僅18歲,但已經第四年參與七一遊行。(圖:基督日報/ 鄭嘉傑)
公義燒不盡 風中吹又生 教徒雨中燃亮使命
三十來歲的年青教師Tommy,平日為學生奔波勞碌,卻甘願犧牲回歸紀念日的假期上街遊行
今年七一大遊行42萬巿民參加,有600人出席了基督宗教團體主辦的祈禱會。當中有的是基督徒,亦有來自天主教的朋友。是什麼原因令他們無懼風雨,步踏基督公義路呢﹖三位首次參加祈禱會的教徒分享了他們的社關起點及使命。

Maurice (浸大地理系準二年級生)

Maurice年僅18歲,但已經第四年參與七一遊行。他生於天主教家庭,自小已領洗並跟隨父母上教堂。「天主教牧養強調社會訓導,牧者教導我要本著福音精神關心社會。中四時,我開始閱讀新聞,發現社會充斥著不義。自那年起我就不間斷地參加遊行集會。」

修讀通識教育燃點他的社關使命,升讀大學後他關心香港的心志毫不褪色,更加入天主教大專聯會,與各大院校的弟兄姊妹一起學習作和平之子。眼見近年碼頭工人、扎鐵工人等要求加薪而罷工,他深深為受大財團剝削的勞工難過,於是聯同大專天主教徒同學,一起上街爭取集體談判權。

「每個人都由天主親手創造,我們都生而平等並享有尊嚴。為了讓工人有尊嚴地工作,政府必須重新制定集體談判權,使勞工階層能夠與資方在談判桌上平等對坐,爭取合理福利。」

「不要叫人少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

Tommy (高中歷史科教師)

三十來歲的年青教師Tommy,平日為學生奔波勞碌,卻甘願犧牲回歸紀念日的假期上街遊行,這份魄力更持續13年:「其實在03年的五十萬人大遊行前,每年都有小規模的七一遊行。自00年起,我就到維園參與集會了。」

今年,Tommy首次在暴雨交加下參與七一遊行,同時初次集會前參加祈禱會。風雨中的禱告聲,對於這位信主年資僅兩年的教徒,別具意義。自梁振英政府上台後,政治風波日趨強烈,市民則依舊在官商勾結下難以置業。「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9﹕58)昔年,主耶穌無處容身,仍甘願與貧困者同行。現在,香港的樓價高企,劏房充斥,基層大眾難覓棲息之所,所以我要效法基督身體力行。」

他又慨嘆竟然有自稱基督徒的局長經營劏房,更推卸責任。「基督徒的身分口講無憑,關鍵在於行為。所以我要站出來,透過行動讓大家明白何謂基督徒﹗」

「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8)

馮小姐 (一子之母)

公義燒不盡 風中吹又生 教徒雨中燃亮使命

馮小姐打從在母腹中就隨父母上教堂,但今年才開始以教徒身分參與七一遊行。

她分享:「在人生歷程中我一度迷失方向,無助無望,天父卻沒有離棄我,讓我重整生命。」自身與神的屬靈關係有何緣故令她推己及人,面向社會呢﹖「我們得蒙上主厚愛,而祂眷顧弱勢社群,並教導信徒行善。而陳日君樞機向來十分關注香港的政制發展,讓我明白社會關懷的重要性。」

首次遊行且遇上颱風,馮小姐仍堅持攜同8歲兒軒仔和平示威。「去年,國教風波鬧得滿城風雨,我不想兒子被洗腦,因此帶他上街,讓他明白真理,藉此作公民和門徒教育。」她坦言特首操守失當觸動她首度遊行。沒有誠實可靠的執政者作榜樣,但感恩的是軒仔有母親以身作則,以愛同行。

「又勸少年人要謹守。你自己凡事要顯出善行的榜樣,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多2﹕6-7)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