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经"讲赌"不"讲波"﹖明光社盼传媒扭正歪风 編輯室 2006年2月24日星期五 上午1:10 明光社召集了9所中学30多名学生成为"体育记者",在暑假世界杯前制作"06年世界杯特刊"。本报访问了明光社的项目主任苏恒泰,分享透过学生制作世界杯特刊的原由和理念。 记:为什么会想到制作这个世界杯特刊呢﹖ 苏:过去我们做了一些研究,发现赌波合法化后,青少年参与赌波的多了。学生多"爱波"、"熟波",如果这能帮助他们赚钱,对他们可说是无往而不利,令他们很多理由支持赌波。 由于社会的薰陶,体育版不再单单写体育资讯,而是写赔率,体育版变得无内容。因此想趁著世界杯前让学生做一本"波经",一方面训练他们,另一方面亦希望30多个记者成为大使,在学校分享这个理念。 记:你个人觉得怎样才是真正的"睇波"呢﹖ 苏:以我家为例,我家中所有男性全是球迷。他们所谈的都是"买什么",从赌的角度睇波而非真正欣赏它90分钟的过程。我父亲现在只看赛果,并不计较它好不好看。 睇一场波,可以欣赏它的战术、入球过程而非赔率;睇波变成一种"揾钱途径"的话,会变成只记挂著赛果,睇波会变成压力,再不是乐在其中,开开心心的。 记:明光社怎样在出版媒体倡议这个理念呢﹖ 苏:明光社一向与多个关注的机构组成反赌波联盟,从政策层面抗衡赌波风气。 现时将体育资讯与赌抟分家的,都是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报章,如明报、星岛,其他的都无体育资讯。我们并非要求他们不提供赌搏资讯,只是希望企业本乎传媒责任,能将两者分家。 记:谢谢你的分享。 相关新闻: "世界杯"将令赌风加剧 监察赌风联盟呼吁政府、马会与传媒齐负责(2005.12.0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