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亚信经》颂赞圣乐会 提升《合一中译本》信仰认知

《尼西亚信经》颂赞圣乐会 提升《合一中译本》信仰认知
《尼西亚信经》为基督教三大信经之一, 被东西方教会共同认信, 然而基督教与天主教两大教会传统分歧,信经信仰语言出现差异,〈《尼西亚信经》合一中译本〉作为共同承认的版本,基督教协进会11月4日举行《尼西亚信经颂赞圣乐晚会》,演出配上曲调的中译本供会众唱颂、提升信仰认知。

《尼西亚信经颂赞圣乐晚会》原定于本年2月举行,受新冠疫情第五波影响延期至11月。主办单位称,举办圣乐晚会为推动教内兄姊认识〈《尼西亚信经》合一中译本〉,并且邀请不同宗派成员、具圣乐恩赐的信徒为该中译本配上曲调,供会众唱颂、提升信仰认知。

当晚由不同团队献唱其中九首新曲作品,作曲者:黄志伟、薛腾鼒、苏梓安、谭家博、曹文伟、方乐知、叶颖麟、蔡诗亚神父、曾宪汶。献唱单位:天使纶音、香港大学学生会基督徒诗班、陈国强牧师、香港圣公会圣乐团、施澄音、刘梓谦、循道卫理联合教会Sing友营诗班、基督教香港信义会诗班、天主教玫瑰堂嘉诺撒圣咏团。

合一中译本减少两大教会传统分歧

〈《尼西亚信经》合一中译本〉由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的合一与教会关系委员、天主教会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共同组成的神学对谈小组,参考原文及不同版本的中译《尼西亚信经》,重新翻译而成。

在信息分享部分,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叶菁华教授、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神学部主任蔡惠民副主教从不同面向介绍合一中译本, 两位讲员强调,合一中译本并非要取代各教会一向沿用的信经版本,而是作为首个被多个基督新教宗派、天主教香港教区、正教会香港及东南亚教区承认的中译本。

"信经小组" 成员的叶菁华教授以〈合一运动的一小步:《尼西亚信经》合一中译本〉为题,解释基督教与天主教两大教会传统各有自己的圣经中译,各有自己的词汇。他举例崇拜的对象、万有之本 源,一方称为"天主",另一方称为"上帝"或"神";三位一体之第三位,一 方称为"圣神",另一方称为"圣灵",而耶稣基督双方皆称"圣子"。

至于其他名词,有些差异不大,例如"保禄"与"保罗"、"恩宠"与"恩典";有些差异颇大,例如"伯多禄"与"彼得"、"天主经"与"主祷文"。

为了两大教会传统减少不必要的分歧,方便沟通促进主里合一,信经小组认为寻求共通的信仰语言相当重要,故此〈《尼西亚信经》合一中译本〉是踏出的一小步。

《尼西亚信经》为东西方教会基督论教义典范

《尼西亚信经》为基督教三大信经之一,源于公元325年康士坦丁大帝为解决亚流派引发东西方教会严重的教义分歧与争议,召集各地主教举行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大公会议(First Ecumenical Council),即是著名的"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aea),作为各地教会群体认信的基础。

公元381年迪奥多西皇帝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第二次大公会议,将原本的尼西亚信经再加以修订,

两次的大公会议作出议决,主张圣子和圣灵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和发出而非受造,确定了神乃三位一体的理论。这成为更被东西方教会所共同认信的内容,具有大公性及普遍性,日后成为教会在基督论教义上的典范。

《尼西亚信经颂赞圣乐晚会》由基督教协进会合一与教会关系委员会、天主教香港教区基督徒合一委员会合办,11月4日晚上于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九龙堂举行,约300人出席参与。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