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禁毒常务委员会和禁毒处23日公布的学生服用药物情况调查中,首次发现有滥药青少年的毒品竟是来自父母。对此,禁毒常务委员会主席蔡元云表示,社会一定不可以出现跨代吸毒的情况。禁毒处也将就此深入研究及加强教育,防止问题恶化。
"学生服用药物情况"调查每4年进行一次。此次调查,禁毒处于去年11月至今年6月份成功访问了95,558位就读于多间普通日间中学、国际学校及专业教育学院的学生。
学生首次滥药更趋年轻化
调查显示本港约97%中学生从未滥药,同时滥药学生比例有显著下降。滥用海洛英和精神药物的学生比例,分别由00年的0.9%和2.1%,降至到24年的0.3%和0.7%,而声称曾有滥药经验的学生比例也明显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首次滥药更趋年轻化。调查显示,10岁或以下首次滥用海洛英或精神药物的学生分别有26%及12.5%。
学生滥药场所已转向自己或朋友家中
调查发现学生时下最多被滥用的精神药物是港人俗称为"K仔"的氯胺酮(53.2%),其次为大麻(50.7%),而2000年非常流行的摇头丸则降至第3位(46.5%)。蔡医对此解释说,摇头丸是狂野派对的首选毒品,随著狂野派对数目减少,其比率也相应下降。现时学生滥药的场所已转向自己或朋友家中,或其他小型娱乐场所。
毒品竟来自父母
调查亦首次发现,有部分学生竟是从家人手中得到药物。受访者中,有7.8%指海洛英来自父母,1.4%来自弟兄姐妹,亦有4.4%指是由父母供应精神药物,2.2%来自弟兄姐妹。同时,有3.1%受访者更表示曾与父母一起滥药,与兄弟姊妹一起滥药学生亦有2.2%,情况堪忧。
禁毒专员余吕杏茜指出,如家人对毒品有宽容的态度,学生滥用药物的可能性便会大增。蔡医认为,虽然家人提供海洛英与精神药物的情况只属少数,但是社会一定不可以出现跨代吸毒的情况。禁毒处将就此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父母在禁毒教育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