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吸毒青年竟表示海洛英來自父母

蔡元雲醫生:社會不能出現跨代吸毒

香港吸毒青年竟表示海洛英來自父母
蔡元雲醫﹙右﹚生表示:社會一定不可以出現跨代吸毒的情况。﹙圖:禁毒常務委員會﹚
目前社會各界都在努力加强禁毒教育,以助青少年遠離毒品。

然而,禁毒常務委員會和禁毒處23日公佈的學生服用藥物情况調查中,首次發現有濫藥青少年的毒品竟是來自父母。對此,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蔡元雲表示,社會一定不可以出現跨代吸毒的情况。禁毒處也將就此深入研究及加強教育,防止問題惡化。

「學生服用藥物情况」調查每4年進行一次。此次調查,禁毒處於去年11月至今年6月份成功訪問了95,558位就讀於多間普通日間中學、國際學校及專業教育學院的學生。

學生首次濫藥更趨年輕化

調查顯示本港約97%中學生從未濫藥,同時濫藥學生比例有顯著下降。濫用海洛英和精神藥物的學生比例,分別由00年的0.9%和2.1%,降至到24年的0.3%和0.7%,而聲稱曾有濫藥經驗的學生比例也明顯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首次濫藥更趨年輕化。調查顯示,10歲或以下首次濫用海洛英或精神藥物的學生分別有26%及12.5%。

學生濫藥場所已轉向自己或朋友家中

調查發現學生時下最多被濫用的精神藥物是港人俗稱爲「K仔」的氯胺酮(53.2%),其次爲大麻(50.7%),而2000年非常流行的搖頭丸則降至第3位(46.5%)。蔡醫對此解釋說,搖頭丸是狂野派對的首選毒品,隨著狂野派對數目减少,其比率也相應下降。現時學生濫藥的場所已轉向自己或朋友家中,或其他小型娛樂場所。

毒品竟來自父母

調查亦首次發現,有部分學生竟是從家人手中得到藥物。受訪者中,有7.8%指海洛英來自父母,1.4%來自弟兄姐妹,亦有4.4%指是由父母供應精神藥物,2.2%來自弟兄姐妹。同時,有3.1%受訪者更表示曾與父母一起濫藥,與兄弟姊妹一起濫藥學生亦有2.2%,情況堪憂。

禁毒專員余呂杏茜指出,如家人對毒品有寬容的態度,學生濫用藥物的可能性便會大增。蔡醫認為,雖然家人提供海洛英與精神藥物的情況只屬少數,但是社會一定不可以出現跨代吸毒的情况。禁毒處將就此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父母在禁毒教育中的角色。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