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調查是「聯盟」於今年10月針對本港未成年中學生賭博行爲專門進行的,他們向全港中學發出問卷,要求各中學於初中、高中及預科中各選一班進行填寫,最後聯盟共收回2115份有效問卷。其中,受訪者者有54.4%爲男生,45.6%爲女生,年齡介於11至17歲之間。
調查顯示:有4.2%受訪者過去一年曾參與賭波,其中年紀最小為12歲,而每次下注最大金額為1萬元。而這些參與賭波的未成年學生中,高達22.1%可被界定爲病態賭徒,他們中有超過2成是親自到馬會投注站下注,1成半曾向人借錢參與賭波,這其中有近一半是直接向高利貸借錢。
「聯盟」指出,雖然4.2%的參與賭波的比例與往年相當,但世界杯會令賭風加劇,調查顯示僅考慮在明年世界杯期間下注的學生就高達12.9%,同時尚有另外 16.4% 表示未肯定不會參與博彩。也就是說,如不採取相關措施,世界盃將很可能令參與賭波學生人數激升到原來的3倍甚至更多。
同時,調查亦發現媒介的賭波資訊與賭波程度存在很大的關係。調查顯示有近4成受訪者認爲報章體育版的資訊增强了其參與賭波的程度,而在那些過去1年賭波程度增大的受訪者中有近7成表示報章體育版的資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鑒於世界杯可能導致未成年中學生賭風加劇,「聯盟」召集人胡志偉牧師分別向與賭波問題關係密切的政府、馬會和傳媒呼籲:政府應在未來半年內針對青少年作出更多預防教育並提供戒賭服務。馬會不應以任何方法直接或間接地向青少年推廣賭波及其他賭博。報章應將世界杯等資訊與賭波資料分開處理,電視評述員亦不應在旁述賽事時說出「我買某某隊贏」之類的說話。
同時,胡牧師亦對馬會在賭波問題上的態度表示失望。他說,馬會雖然曾與「聯盟」會面,但馬會只將此視為公關手段,並沒有社會良心去改變其企業式、商業化的營運手法,即只是將青少年看成推廣「生意」的重要對象。
「監察賭風聯盟」是由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明光社等衆多基督教團體、教育團體及社福界團體共同發起的致力於賭博問題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