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来的灾难、九一一表明了恐布袭击随时随地会发生;SARS"沙士"疫病、禽流感与其它杀伤力极大的传染病同样是忽起忽落;而自然界灾害如2005年初南亚海啸,不同地区 地震,"卡特里娜"风灾等,更使人醒觉世事无常、生命脆弱的真实。
此次美国遭逢天灾,有人认为美国是经济强国,本身足以应付,根本毋用其它国家,或民间团体的援助。如今,布殊政府接受别国援助,如受海啸重创的斯里兰卡,也向美国灾民 捐助,表明人道救援,不分国力大小。 笔者看香港教会回应美国风灾,表达三方面的信息 :
1. 香港教会属于普世教会之一
无论南亚海啸,国内水灾,或美国风灾,香港教会乃全球基督教大家庭一份子,要实践教会的"一体性"(one) 与"大公性"(catholic),当任何地区有重大的天灾人祸,胸怀普 世的教会就要表达关注。
2. 普世教会皆要学习施予和接受
当耶路撒冷教会有穷人的需要 (罗十五25-26;林前十六1- 4;林后八1- 2;九1- 2),其它地区教会也伸手援助。笔者喜欢先知以利亚与撒勒法寡妇的故事 (王上十七8-16),强者 以利亚要谦卑下来,先学习接受,才能祝福对方。弱者撒勒法寡妇要学习施予,有所付出,才能领受恩典。假若美国要学习接受那些曾援助国家的帮助,香港教会也要透过施予, 有所学习。在神眼中,施予和接受皆平等,不分强弱。
3. 教会关注全球贫富两极化趋势
风灾重创的新奥尔良,其贫穷人口高达28%,为其它主要城市两倍以上,这正好反映富裕国家的贫富两极化现象。当有灾难预告,有钱人士有能力可离开,而穷人根本没法或不想离 开。美国新奥尔良市的失控,一度陷入"无政府状态",枪击、强暴、抢劫等,类似暴民的表现。城市贫穷化,就会使更多失业人士走上歧路,以暴力反抗"经济不合理的分配" ,背后是政府既然无能为力,小市民以原始的暴力方式处理。经济全球化,加增了贫富两极化;教会不能对此坐视不理。我们既要关怀远方穷人,同时要倡导"经济公义",否则 贫富两极化只会带来更多仇恨与不和。
香港教会关心"卡特里娜"风灾,并作适当的爱心表示,是神喜悦的行动 !
转载自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每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