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政府统计处2024年中期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23.9%,这意味著比例高达四分之一的香港市民目前属于长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香港已属于"超高龄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恩福堂荣休牧师蒙敬成在题为"长者・牧养调整6方向"文章中提出教会在面对日益增长的长者人数时如何更新对他们的牧养,当中不仅回顾教会的当前状况,也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首先强调长者牧养工作应该成为教会的"重中之重"。长者的需求多样,教会除了灵性支持外,还要考虑到他们在经济和生活上所面临的挑战。旧一代长者大多是在战前出生,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经济能力也不如新一代的长者,在生活方面更需要教会的关怀和援助。
蒙牧师指要制定针对长者的牧养目标和原则。他引用学者李宗高的见解,强调要善用教会的资源,帮助长者体验到丰盛的生命,并鼓励他们完成生命的使命。他认为教会应该以回应全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核心原则,来建立长者的牧养架构。
提出牧养长者六个向度满足长者身心社灵
在具体措施方面,蒙牧师提出了六个调整方向。首先是调整教会设施以提供长者友善环境,让长者能在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中参与活动,诸如室内照明、音响设施,以及提供大字版的圣经和诗歌歌词,确保长者在聚会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和听到信息。对于长者的体感,合适的室内温度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防他们著凉。
其次,在教会崇拜方面,讲台的信息需要针对长者的特性进行调整。蒙牧师观察到许多年长者的教育水平不高,因此信息应避免过于深奥的语言,而是选择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同时,选择适合的诗歌对于营造崇拜氛围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旧歌以引起长者的共鸣和回忆。
第三,长者的团契生活被认为是其社交与灵性需求的重要部分。蒙牧师提议可以成立专门让长者事奉的小组,让他们也能在特定领域中发挥影响力,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也能为教会带来更多的活力。
第四,对长者的培育不能只局限于信仰教育,还应该针对如何应对人生变迁、如何过上充实的晚年生活等帮助长者在现实中适应变化。
第五,蒙牧师认为退休的长者拥有大量的时间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教会应该把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鼓励他们参与教会的各项服务中,发挥他们的才干。
最后,他也认为教会要加强关心因健康问题而无法参加教会活动的长者,加强探访及持续提供灵性支持。随著社会和教会的老龄化,外部牧养需求将愈加迫切,因此教会有需要扩大牧养人手,如包括聘用退休牧者或培训信徒领袖等以应对。
最后,蒙牧师也建议教会可利用科技的便利,为那些因健康原因无法返教的长者可以保持联系。教会也制作适合长者的多媒体节目如崇拜、团契及灵修课程等让他们能够在家中得到牧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