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會面臨老齡化 恩福堂牧者提出長者牧養策略建議

港教會面臨老齡化 恩福堂牧者提出長者牧養策略建議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香港已屬於「超高齡社會」。圖為去年12月在牛頭角一屋邨舉行的社區活動。(圖:基督日報)
港教會面臨老齡化 恩福堂牧者提出長者牧養策略建議
港大型教會榮休牧者蒙敬成近日提出教會要重視老齡的牧養工作。圖為金齡長者出席一浸信會晨禱聚會。(圖:基督日報)
在香港,長者佔總人口高達四分一,面對社會老齡化的挑戰,教會如何針對長者會眾進行牧養調整?本港大型教會牧者近日提出教會要重視老齡的牧養工作,視為「重中之重」。

香港政府統計處2024年中期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例達到23.9%,這意味著比例高達四分之一的香港市民目前屬於長者,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香港已屬於「超高齡社會」。在這樣的背景下,恩福堂榮休牧師蒙敬成在題為「長者・牧養調整6方向」文章中提出教會在面對日益增長的長者人數時如何更新對他們的牧養,當中不僅回顧教會的當前狀況,也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首先強調長者牧養工作應該成為教會的「重中之重」。長者的需求多樣,教會除了靈性支持外,還要考慮到他們在經濟和生活上所面臨的挑戰。舊一代長者大多是在戰前出生,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經濟能力也不如新一代的長者,在生活方面更需要教會的關懷和援助。

蒙牧師指要制定針對長者的牧養目標和原則。他引用學者李宗高的見解,強調要善用教會的資源,幫助長者體驗到豐盛的生命,並鼓勵他們完成生命的使命。他認為教會應該以回應全人的需要和發展為核心原則,來建立長者的牧養架構。

提出牧養長者六個向度滿足長者身心社靈

在具體措施方面,蒙牧師提出了六個調整方向。首先是調整教會設施以提供長者友善環境,讓長者能在舒適和安全的環境中參與活動,諸如室內照明、音響設施,以及提供大字版的聖經和詩歌歌詞,確保長者在聚會中能夠清晰地看到和聽到信息。對於長者的體感,合適的室內溫度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防他們著涼。

其次,在教會崇拜方面,講台的信息需要針對長者的特性進行調整。蒙牧師觀察到許多年長者的教育水平不高,因此信息應避免過於深奧的語言,而是選擇易於理解和接受的內容。同時,選擇適合的詩歌對於營造崇拜氛圍也至關重要,特別是可以適當保留一些舊歌以引起長者的共鳴和回憶。

第三,長者的團契生活被認為是其社交與靈性需求的重要部分。蒙牧師提議可以成立專門讓長者事奉的小組,讓他們也能在特定領域中發揮影響力,這不僅有助於他們的成長,也能為教會帶來更多的活力。

第四,對長者的培育不能只局限於信仰教育,還應該針對如何應對人生變遷、如何過上充實的晚年生活等幫助長者在現實中適應變化。

第五,蒙牧師認為退休的長者擁有大量的時間和豐富的生活經驗,教會應該把這些資源有效利用起來,鼓勵他們參與教會的各項服務中,發揮他們的才幹。

最後,他也認為教會要加強關心因健康問題而無法參加教會活動的長者,加強探訪及持續提供靈性支持。隨著社會和教會的老齡化,外部牧養需求將愈加迫切,因此教會有需要擴大牧養人手,如包括聘用退休牧者或培訓信徒領袖等以應對。

最後,蒙牧師也建議教會可利用科技的便利,為那些因健康原因無法返教的長者可以保持聯繫。教會也製作適合長者的多媒體節目如崇拜、團契及靈修課程等讓他們能夠在家中得到牧養。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