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幫助傷健人士融入社會與教會的福音事工牧者認為教會對傷健人士關注及牧養不足,鼓勵教會繼續努力,為傷健人士提供全人關懷。
聯合國:對殘障人士的限制必須被清除
潘基文秘書長在聲明中指出,全球現有6億5000多萬人在生理、心理或感官上存在缺陷殘障,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0%;殘疾人在發展中國家貧窮人口中的比例更高達20%。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殘疾人在參與社區活動時面臨偏見和歧視,他們本應享有的自由和權利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
人權高專皮萊就此在聲明中強調,《殘疾人權利公約》是幫助這一特殊群體自我維權、走出邊緣化的一個最重要的工具,各國應該將相關準則納入自己的國家法律和政策當中,以確保殘疾人與其他社區成員享有同樣的權利和機遇。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主席塔勞尼(Mohammed Al-Tarawneh)表示,相關對殘障人士的限制和障礙必需立即被消除。
他呼籲各國承諾消除殘疾人參與社會方面的障礙,並增強他們的能力,以此作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和惠及所有人的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教會關懷傷健人士力度不足
「回聲谷傷健福音協會」總幹事鄺偉衡牧師近日發表文章《從今日教會的使命和牧養看《國際殘疾人日》的理解和力度》,他開宗明義指出,「教會對社會關懷從來沒有卸責和逃避,但殘疾人士能進入教會,仍是小數。」
他表示,自1997年港政府規定新建樓宇必須有無障礙通道之後,教會對無障礙通道的意識是加強,但為殘疾人士提供全人關懷方面仍不足。
鄺牧師言簡語賅指出教會將使命停留於「主日」——「沒有社區、只有堂會」、「沒有參與、只有參加、「沒有互動、只有付出」、「沒有異象,只有理想」、「沒有治療,只有康復」。他鼓勵教會要走出堂會,服侍社區;實踐信徒皆祭司,讓傷健人士「參與」而不是「參加」崇拜;注重互動,以謙卑的心彼此牧養;做主所作的,愛主所愛的,這就是「異象」。最後他指出「資源共用」和「聯合牧養」是教會的新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