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慕皚牧師談海外華人教會面對五大挑戰

籲華人向衰落的西方以及中國同胞傳福音

張慕皚牧師談海外華人教會面對五大挑戰
張慕皚牧師對西方教會的沒落和中國大陸屬靈的需要表示深切的關注。
香港建道神學院傑出研究教授,九龍城浸信會主任牧師張慕皚牧師往澳洲主講青年會議。12月15日於雪梨中央浸信會舉行的講座題為「海外華人教會面對的挑戰」,張牧師分享海外教會面臨的挑戰,呼籲海外華人向西方國家和中國大陸的同胞傳福音。

張牧師以華人教會統計為開頭,據最新調查,中國人移民始於14世紀之前,直到19世紀掀起移民潮,從上世紀50年代到本世紀初,已有超過3,800萬華人移民海外。在亞洲占80%,南、北美占15%,歐洲占2.3%,太平洋各島嶼占1.7%,非洲地區占0.4%。2000年有7,000間華人教會,其中香港占了1,200間,但規糢較小,台灣有3,000間,東南亞1,000間,美加1,300間,澳洲與其他地方共有500間。

華人教會雖在增長,但差派出去的宣教士只有1,000多位,比起南韓所派的8,000位要少得多。由於很多在海外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和感覺孤獨的人開始回歸,加上香港中國經濟穩步上升,2000年出現了回流潮,而且回流人數逐年增長。

早期在加、美、英、澳等地的華人教會以粵語教會為主,但未來的趨勢將是國語教會增長速度快於粵語教會。那麽華人教會面臨的挑戰有哪些呢?信徒背景變得複雜,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有的語言相同但文化背景不一樣,在教會管理問題上是否會遇到怎樣的難題呢?

挑戰一、什麽教會管理模式可行?

張牧師說有些教會實行「一國一制」形式,將所有宗派背景融為一體,但果效不明顯;有些教會採用「國中國」或「一國多制」形式,容許不同語種的獨立聚會,有利也有弊。他說聖經原則是標榜多元化,初期教會希伯來人、猶太人和其他人一起聚會,不是一有問題就分開的。聖經教導合一,成為一體。但另一方面在教會增長研究中,發現同一背景的會衆發展較容易。分開不同語言聚會,雖然暫時行得通,但對長遠發展有潜在的危機。他總結不同的教會應根據聖經原則聯繫實際需要制定管理的模式。

挑戰二、商場管理使用於教會嗎?

張牧師說教會中不少人學會商場管理學,很自然將外面的觀念搬進教會。有神學生告訴他,香港有教會用問卷調查評估傳道人。試問誰有資格評估牧師或傳道人呢?評估又是否正確呢?將世俗的文化搬進教會是不是一件好事?張牧師從基本教會觀分析,他說:「教會是一個家,從家的角度看,評估傳道人就好像在家裏評估自己的親人一樣。」亦有些人不喜歡傳道人,竟然要傳道人每天具體報告一天做了什麽。他說牧師、傳道人是教會的牧者,好比家裏的父母,哪有子女評估自己的父母的?而且這問卷將很可能成為武器去互相攻擊,因此不是好事。

諷刺的是,其實有很多大型企業都是從聖經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張牧師說經常在公司簡介上看到的“mission statement”其實就是從聖經來的,美國甚至有商界領袖寫了一本書叫做《Jesus CEO》,這書一出便很快成為最暢銷書籍。「別人到教會取經,我們反而從商界裏找答案?」 張牧師還提到《Art of evangelism》,眨眼看還以為是傳福音的秘笈,其實講的是從聖經研究得出的營銷技術。很多時候基督徒看不起聖經,但世界的人卻比基督徒看聖經還要深入。

反過來問,是不是商界的知識就完全不適用於教會呢?張牧師說也不一定,例如《標杆人生》的作者Rick Warran牧師,如果沒有好的市場營銷策略,再好的書也不能暢銷。

挑戰三、如何面對西人教會的衰落

「面對西人教會的衰落,我們是否應該拍手稱好,倖災樂禍呢?」張牧師表示,雖然很多西人教會走向沒落,但是華人教會不但不應該看不起他們,反而應在感恩之餘,把福音傳回到他們中間,因為是西方宣教士首先把福音傳到中國的。

他嘆息一些歐洲國家教會的衰落,比如德國的巫師的數目比牧師和傳道人加起來還要多。他說現在留學生受到的歧視比以前少了很多,應該多融入西人社群,與西人多交往,向他們講福音。他說:「面對西人教會的衰落我們應該將福音傳回去作為回報,並鼓勵土生土長的華人發展教會工作。」

挑戰四、OBC如何鼓勵ABC帶領教會?

張牧師說華人教會的OBC(Overseas Born Chinese)未能有效帶領ABC(Australia Born Chinese)起來領導教會。有很多很熱心的ABC在教會事奉,但為什麽不能接班?OBC沒有給他們機會帶領教會。張牧師很欣賞ABC專業能力好,積極討論,擅長出點子,希望他們能給予訓練的機會成為傳福音給本地人的生力軍。

挑戰五、向中國同胞傳福音

現在國內佛教徒發展迅速,他們模仿基督教,也開始了自己的詩班和講座,張牧師鼓勵華人基督徒應該在他們之前撒播福音的種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流笛咩i,希望打開中國福音的大門,現在政治對宗教並沒有阻撓,阻撓的卻是經濟。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人們會越來越變得往「錢」看了。」他敦促華人教會把握良機,因為中國大陸的禾場很大,他說海外教會就像聖經中的以斯帖,神把中國人送往海外為的是把福音傳給同胞,因此我們要裝備自己,如大陸工作,用生命影響生命。

最後張牧師以William Borden宣教士的感人事蹟,鼓勵中國人的我們應積極拯救中國同胞的靈魂。William Borden出身芝加哥一個富豪家庭,作為家族承繼人,16歲中學畢業後周遊列國,看到亞洲國家福音的需要,便立志當一名宣教士。當時家人朋友笑他傻,但他在自己的聖經上寫“No Reserves”;後來在耶魯大學讀書期間因為靈性好,生命成熟,成為校園很有影響力的人,並經常在校內組織查經,當時他又在聖經上寫了“No Retreats”;畢業後,他隻身前往中國,對當時中國的回教徒很有負擔,可惜在埃及患傳染病去世了,後來人們發現在他聖經上又加了兩個字“No Regrets”。張牧師鼓勵在座年輕人:「西方宣教士可以這樣為中國獻上生命,你們更應該讀好書,預備被神使用!」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