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忽冷忽熱」、神學「缺席」

教會的政治參與再被討論

在昨晚﹙11月28日﹚時代論壇舉辦的事代沙龍裡,教牧及同工在談論香港民主進程時,一直存在不同意思的政教分離問題再引起討論。 會上柴灣浸信主主任朱耀明牧師、及教新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均以牧者身份參與不少社會和政治議題上的推動,他們都肯定教會在社會上應積極參與各方面的討論,包括政治、經濟、民生等。 教會對社會問題顯得忽冷忽熱 胡志偉牧師表示,在教新2004年所作的教會普查裡,顯示教會對社會的關懷已有明顯提升,但他同時指出香港教會呈現一種情況:福音派或保守派難以無條件地參與所有社會議題。教會能在公共倫理問題如愛滋病、貧窮、反賭波等有積極參與,卻難對狹義的政制問題上廣泛討論。他表示教會對政治議題帶有防守性,卻對某些問題如性傾向立法化顯得過早激烈化—在議案未出即作出猛烈行動。 他以「忽冷忽熱」形容教會對社會問題的現象。他認為教會要在兩者中間取得平衡,如何不偏激地走向抗爭式路線,探索如何會走出封閉內向的現況,實踐普世關懷的大使命。 對於政治和社會的討論所帶來的教會衝突,他認為政治不是一切,教會可鼓勵信徒有不同政治意見,但在教會裡應保持主內合一,信徒間不可陷入勢不兩立的地步,否則會中了撒旦圈套。 神學在公共議題上「缺席」 朱耀明牧師表示,實踐真理的道路是艱苦的,但他認為政治影響巿民的生活,作為基督徒的也應關心和參與。他又指出今天神學院的訓練不足,他認為作為領導教會的傳道人,應具備關心社會公義的素質。台下參與者亦指出,他曾聽見有教會弟兄姊妹提出討論貧窮問題時,在場神學生竟說認為沒有需要,並稱這問題在香港並不嚴重,反映了神學生眼光的短淺。 胡志偉牧師亦同意,並笑說這是神學院的「悲涼」。他表示在公共識題上神學院總是「缺席」,顯出神學教育「技術主義」的問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