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选举与教会何干?

特首选举与教会何干?
5名基督徒青年组成"基督徒支持普选连线"支持"要普选特首",要求尽快落实双普选。
虽然曾荫权还未正式宣布参选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其选举办公室已开始运作。特首选举的提名期由2月14日至3月1日,而由800人组成之选委会正式投 票则于3月25日举行。如无意外,将是曾荫权与梁家杰之争;当然,曾荫权竞选连任的机会甚高 (笔者愚见,绝对不会影响赛果)。

"教新"与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及时代论坛合办"特首选举与香港教会"交流会,尝试提供一个言论空间,让当选的七位 (现有两位因事未能赴会) 可分享个人政治见解,并 探讨教会与特首选举所引发的课题,作更深入的讨论。是次交流会也不会邀请特首候选人出席,作论坛式讨论。

笔者尊重有些堂会,从一开始就认为"选举还选举",此类政治议题一概与教会无关。笔者也尊重有团体,杯葛此种"小圈子选举"为不民主与不公义,一于不参与,拒玩游戏。

但对于那些受目前选举游戏限制,要选择"有限度参与"的堂会、团体或信徒而言,我们就不能只在选举时刻,才"忽然政治",或"突然民主";或只求位置与名望之争,却毋 须面向大公教会 ! 笔者无权要求,或敢于奢望"基督教界别"选委要按著其代表之信徒,作为投票之取向。笔者早已撰文《一人一票 vs. 一堂会一票》,反对有团体以"一堂会 一票",作为选委投票的意向。但"基督教界别"选委既参与游戏,须要向信徒表明其个人投票背后考虑的准则。要面向公众,而不是只面向特首候选人,是选委理所当然的责任 。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会要思考,2012年及2017年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教会中人可否就此讨论,而达成若干共识 ? 就2012年,有建议增加选委会至1200人,也有提及1600人,更 有要求是一人一票普选特首。"基督教界别"选委怎样看待这些不同要求 ? 倘若未来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仍沿用"小圈子选举",或只是扩大了人数的小圈子,我们的取态是" 拒玩"、"照玩"或是怎样办 ? 倘若我们仍要进行"选举委员会基督教界别普选",如何使此选举达致公平及公开,而不使投票机制倾斜于大堂会的候选人 ? 教会内部的选举文 化如何避免有利益冲突的情况 ?

有意见认为要捆绑"投票",但笔者反对此项做法,因为"捆绑式"做法正与民主精神背道而驰。首先,"基督教界别"本身是多元化,也不是政治组织,根本没有一套政治取向 ,既有保守的,亦有开放的,且由不同政治取向的信徒选出,又怎可能要作"捆绑式"投票 ?

笔者对上述提出问题,没有答案;重要的是在现今缺乏有诚信的政治领袖的处境中,我们所作的将对下一代有美好的示范作用。民主教育不只是在竞选期间,更在日常生活之中。 当其他选委左闪右避,只向权力拉拢,不敢表明个人投票取向;"基督教界别"选委却可堂堂正正,大方地表明个人考虑候选人的准则;倘若真的"拣无可拣",投"弃权票"又 何不可 ? 期盼关心政治的基督徒,出席2月3日晚上交流会,一起参与讨论,深化民主教育。

允许转载自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每周评论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