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人生」第三講:「徹悟生死人生的智慧」

「論盡人生」第三講:「徹悟生死人生的智慧」
基督教的信仰,並非是不死的信仰,卻是死而後生、復活的信仰。
經文出自傳道書11章7 -10節;12章1-8節。基督教的信仰,並非是不死的信仰,卻是死而後生、復活的信仰。死亡的現實,非基督徒所能跳越。我們要了解到死亡就是最後的解執,廢掉一切的恩怨情仇 、成敗得失。智者與愚昧人,人與獸無異,至終歸回塵土。傳道者並沒有我們認識到基督的復活,那劃時代性的重要義意,並帶來新的盼望。他卻比我們看得清楚,歸到死亡盡頭 以前,我們該如何生活,並學識敬畏神。

何為敬畏神?約伯的考驗要証實,人可以不為其他益處、或別有用心的敬畏神。那是從「因自己的原故而愛神」的階段,進到「因神的原故而愛神」的階段(伯納德論愛的四個階 段)。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各種考驗中,對生命的事事物物放手,而至終執著單一地敬畏神。

我們雖不能免於死亡,但我們可以選擇在死亡的這邊如何生活來敬畏神。申命記6章4-9節,呼喚以色列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這呼喚也邀請我們竭盡心靈地 (soulfully) 活在每一個生活的範疇中。「遊魂」不但是非基督徒生活狀態,若我們不曉得回應神的呼喚,恐怕我們也是心神恍惚、未盡全力活好自己的生命。只有這種盡心愛處 處臨在的神,才使我們有合一整全人格的基礎。「無處不想念你」,當我們這樣醒覺以先,是神這樣的思念我們。祂才是首先盡心、盡性、盡力愛我們的那位。然後才是我們的回 應:安穩在祂的愛中,思念祂、愛祂。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無處不想祂,處處看見祂。我們就可以在我們的無助中、困迫中、寬廣中、欣悅中,盡性盡力、全心全意愛祂和全情 投入地生活、工作。

此為何博士在7月22、23和24日晚「第33屆荃葵青研經培靈佈道會」的講道,共三講。 「論盡人生」第一講:「沒有藍圖的人生智慧」 「論盡人生」第二講:「季節交替中的人生智慧」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