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與聖經

英國的小說家高庭(WILLIAM GOLDING),他得到了一九八三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自一九○一年諾貝爾獎頒發以來,他是第八十三位得主,這位出生在一九一一年九月十九日的文學家,他的故鄉是在英格蘭西南的高威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服役於皇家海軍,在服役期間,他曾參予諾曼第(NORMANDY)之役,擊沉了德軍的旗艦。這一段軍中生活,大大的改變了他的人生觀。他深深感受到黑暗的潛在勢力,乃孕育了(LORD OF FILES)這部小說的素材。瑞典主持獎評的諾貝爾委員會,認為他這一小說語句明晰,敍述生動,對荒唐無稽、繁雜、邪惡的人類傳統,他用新穎的筆調所寫的故事,對今日人類有啟廸的作用。 高庭說:「作家的責任是要從宇宙中取出一個模型或事物,使人認識最大的享樂不是情慾的愛,乃是要藉著文學的昇華,使人了解自己的本性」。 他又說:「這些年來,人不了解自己的本性,人心裡所產生的邪惡,彷佛蜜蜂產生蜂蜜一樣,我認為任何一個人的頭腦裡,必定有愚昧與錯誤存在著」。 文學家的觀察力是敏銳的,高庭在大學時主修科學及文學,在他教書、服役、寫作……各種不同的生活層面所接觸的人中,他深切的了解了人性。 的確,人犯罪都是由思想中一粒小小邪惡的種子萌芽而造成的。人自己的知識和聰明很難判斷那一粒小種子會結出怎樣醜惡而可悲的果子來。相反的,當邪惡的意念在作祟時,人卻期望那種子會結出美麗、甘甜的果子呢?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在伊甸園裡受魔鬼的誘惑,而吃了禁果,就是因為聽了惡者的花言巧語而墮落在罪惡中的。這眞是人類的前車之鑑。 生活在這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中,從文學家的著作中,我們常常可以得到一些人生的啟廸。多看著名的文學著作,能陶冶我們的性格。在西方,有很多文學家研讀聖經,他們從聖經中得到了靈感而寫出出色的著作。可見聖經的價值遠勝過一般的文學著作。 在日常生活中,若是把聖經中智慧的話作為我們生活的準則,我們的人生就會減少許多痛苦。 詩人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1~2) 這一段詩指出了人在思想上消極及積極兩方面的路線。一個人怎樣思想就會成為怎樣的人。在我們「思想的田園」中,讓我們播下一些良善、聖潔、和平、喜樂的種子,常讀聖經,常思想聖經中的眞道,那些邪惡的思想就無機會活動,我們的人生就會有美果結出來了。 ***** 作者:俞敬群牧師,資深牧者,著名的華裔作家。他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和諧之歌》為他最滿意作品,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