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陈锦鸿家庭和谐秘方:身体力行《朱子格言》学孝道

艺人陈锦鸿家庭和谐秘方:身体力行《朱子格言》学孝道
艺人陈锦鸿(左)、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社会服务部助理总干事竺永洪(右)。(图:基督日报)
影视艺人陈锦鸿儿子陈驾桦3岁半时确诊患上自闭症,多年来他放下演艺事业,专注照顾爱儿。孩子现已17岁,父母栽培下成为音乐才子。 近日,陈锦鸿在维护家庭基金举办的家庭论坛分享建立和谐家庭的心得。陈锦鸿真诚分享说,不论是丈夫、妻子还是子女,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的标准与期待都不相同,更会随著时间改变,要维系关系并不容易。 忍耐与包容给孩子发言机会 他认为首要的秘诀是"忍耐",要用心感受自己和家人的改变。陈锦鸿提到,儿子在学校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事情,需要时间了解他的感受。如果只有自己讲而不让儿子讲,就太不公平了。所以他会忍住让孩子先讲。他笑著说:"有权力、拥有最多资源的是父母,因此最容易先发言,那么孩子没有权力便没有发言的机会吗?" 陈锦鸿指出,家人之间还要包容和接受对方,因为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自己。他发现儿子做错事情往往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做事的先后次序不对,他会把握每个细小机会耐心引导:"有一次,他明天要考试却去练琴,我觉得这是本末倒置的,便教导儿子处理事情要有缓急次序。所以每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可以用作教导的实例。" 其次,父母在家庭中需要担当基本的责任,当中父亲的角色尤其重要:"你想孩子好,先要父母好;要父母好就要夫妻关系好,这就先要丈夫好,做一个好爸爸。"父亲除了给予家庭经济支持,也需关心家居生活:"每晚睡觉前检查门窗是否锁紧、灯和炉具是否关妥,再到孩子房间看看他们是否安睡,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能够让子女感受到安全感。" 传承母亲的教养智慧 教养子女是父母不可或缺的责任。他透露父亲早逝,母亲替代父职独力照顾他们长大,用《朱子治家格言》向子女灌输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例如"黎明即起"提醒他们过著规律的生活、"洒扫庭除"培育责任心、"做人要有骨气"等处世态度,令他和五个兄姊妹婚姻上受用不尽:"他们都结了婚并有了孩子,而且婚姻维持至今,这源于自小接受家庭的培育。" 为了传承母亲的教养智慧,陈锦鸿在孩子出生时买了《朱子治家格言》这套书,重温一次,准备教自己的孩子。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就买了儒学经典四书之一的《大学》,"我著重教导孩子待人处世有始有终的道理,为他预备踏上成人之路,这样出到社会做事都有板有眼。"他鼓励所有父母都来阅读这些经典书籍。 两代亲密关系从"孝"开始 陈锦鸿强调传承"孝道"是重要一环,"当儿子孝顺你的时候,什么事情都会顺著去做。"相反,一个无论拥有多少金钱、地位多高或多么聪明,如果家庭处理不好,子女就会叛逆,产生很大的问题,这痛苦 是无法形容的。 至于何时开始教养儿童?他认为愈早愈好:"世界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但人本善的本质亘古不变,只是被周围的环境影响,正因如此教养儿童要提前准备越早开始越好。"他并向会众提问让大家深思:"你希望孩子将来是什么样子?有责任心、守规矩、爱整洁、人际关系良好?" 他以儿子为例,由于是自闭症孩子,对观察人和同理心很弱,所以从4岁开始给他读《弟子规》进行德行教育,6岁开始问他将来想做什么工作,8岁开始跟他谈论交异性。有一次孩子当时说希望能有一个男孩子,并指明要 起名"陈小虎"。自此陈锦鸿常玩扮演"陈小虎"的角色游戏。每天早上向"父亲"递茶、吃饭,甚至叫他"爸爸",晚上还给"爸爸"按摩,问他:"爸爸今天工作辛苦吗?"在游戏中,不单与孩子建立了亲子关系,亦向孩子示范了如何行孝,"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只要有孝心,什么事情都会乐意顺著去做。当儿子到了12岁,他自觉地来帮我按摩哩!" 他又说:"如果儿子在这家里不开心,他就不会想到将来有家庭;如果我照顾他不好,他不会想到做爸爸。"

最后,陈锦鸿总结说:"一个有自闭症、不太敏感于人感受的孩子都能够改变,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渗入孝道,孩子是会接收到的,所以做父亲的回报真的是很实在的!" 相关报导: "家庭学术论坛"发布亲职教养研究:父母情绪对家庭影响大 家庭和谐秘诀:缔造家庭"优质时光"智慧化解冲突

守护Alpha世代:前线社工化解家庭危机实战故事

1 1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