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筲箕灣英雄」誓要為還香港孩子一點童真

「筲箕灣英雄」誓要為還香港孩子一點童真
「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灣」一—誓要為還香港孩子一點童真。
「大包整多兩籠、大包整多兩籠…」「我最鐘意麥兜兜,我最鐘意麥太太…」這些歌詞簡單而通俗惹笑的歌曲曾在香港大街小巷四處飄蕩,比耗資以億計、瑰麗豪華的迪士尼樂園更吸引本地一家老少攜眷入場欣賞。

如今基督教再創新猶。另一輯令人瑯瑯上口的或許可成為代表小朋友心聲的新潮兒歌。這就是Network J林以諾牧師新出品的「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灣」兒童詩歌CD。

為什麼要推出兒歌CD呢?

「我希望還孩子一個一個童真。」林以諾牧師不假思索地說:「童真是可以不計較、顛下、開心下。」「小孩子是很開心的,我希望還孩子一個童真、還無盼望的人以盼望、還香港人尋求真理的心。」

在風格上,這隻CD充滿了麥兜電影裡的風格,會否怕聽眾覺得缺少新意呢﹖

林牧師說,「英雄被困筲箕灣」的特別之處是裡面充滿了基督教訊息。「這CD的風格像麥兜,但歌詞不像麥兜那樣『無厘頭』,每一首歌都不是為玩而創作,都是有意思的。」

「在CD裡有很多基本的人生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在孩子心裡植根的話,會對他們將來產生影響。」

林牧師承認這CD的確有很多麥兜的影子,但他認為這不重要,他反而相信喜歡麥兜的人會同樣喜歡這CD。「麥兜是成功的,我希望這CD同樣受歡迎。」

到底為什麼叫作「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灣」呢﹖

林以諾牧師說:「這也是這個CD的主題內容。中年的人會較明白,從前筲箕灣是個漁港,中環對住在那裡的人來說是很遙遠、很富有的地方。從前即使是漁村,大家被困在這塊地方,但是香港人有盼望,不斷前進;但現在是高科技時代,困境又是什麼呢﹖整個社會變得無方向,很空虛。2、30歲的人轉不到工,難有個人成就。屬靈上來說,整個社會無人講真話,人們抱著自保的心態。」

「可大可小」,一是解作不同人看事情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觀點,但人的觀點不是最好,在基督徒而言,上帝的觀點更重要。

而「英雄被困筲箕灣」一句是CD其中一首主打歌的名字,帶出「困境中的盼望」的主題。原來這首歌的創作意念來自粵語長片的一句對白:「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返中環」。意味早期時的筲箕灣與中環兩域一東一西,貧富懸殊,相信一天終會從筲箕灣闖出中環,表達在困境中仍有盼望的意思。此歌更活生生地描繪出聖經中約拿、但以理、摩西等曾在困境中的人物的故事,令人忍唆不禁。

「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灣」的由來

「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灣」所有歌曲由麥兜電影音樂創作人、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得主–何崇志博士創作,而麥兜創作人麥家碧更親自繪畫大碟封面插圖,可說甚有「噱頭」。

原來這個CD的由來,是一次林以諾牧師與何崇志博士於咖啡室閒談,說起要創作一隻清新的兒歌大碟,還天下兒童一個真正的童真童心;就是這樣,「可大可小之英雄被困筲箕灣」就出現了。

把福音文化本地化

Network J的佈道方法大膽多變,除了今年10月份推出了福音漫畫梨巴村、把Yeah Show放到WAP手機上看外,再推出兒歌CD、梨巴村精品等,似乎很努力的製作很多不同類型的文化。那麼Network J在文化上的異象是怎樣的呢﹖

林牧師說,基督徒傳福音時經常流於宣講個人理念、或無意地將福音簡化地傳開。他認為福音難傳不是內容的問題,而是文化問題。「福音內容往往與生活格格不入。」於是他希望能創作一種普羅大眾可接受的福音文化。「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要打領帶、穿西裝;而希臘文化則是一點一點的講道理。東方人卻是愛聽故事的。」他認為西方文化造成福音的攔阻。因此Network J希望基督教思想能進入普及文化,又希望基督教文化可以出去社會大眾裡。

加插梨巴村歌曲

CD裡亦加插了麥加碧新創作的福音漫畫「Neighbourhood梨巴村」的歌曲「Bom 拆拆拆Bom 拆拆」。「梨巴村」的主題為「拆籬笆‧愛梨巴 Love Your Neighbour」,盼望能透過三位得意趣緻的卡通骨幹「人物」Lam Lamb、Low Dee和Pigeon Li,帶出關懷身邊人的訊息。現在「梨巴村」已由每週一次的漫畫發展成每日的四格漫畫,更將在聖誕節推出頭炮產品,包括辦公室產品及精品,如匙扣、杯、T-恤等。那麼林牧師對「梨巴村」還有什麼長遠計劃呢﹖

梨巴村除了聖誕節將推出一小部份精品外,明年將推出場景化的陶瓷系列。此外林牧師亦希望在學校大力推動漫畫裡愛的訊息,及透過傳媒,將「愛梨巴﹙neighbour﹚、拆籬笆」的愛鄰舍訊息傳遍香港各階層。

「可大可小 之 英雄被困筲箕灣」兒童詩歌CD將會在聖誕推出,為兒童帶來一個童真的聖誕。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