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年前,她在纽约成立了全美第一个华人癌症协会;十年前,她在洛杉矶成立了角声癌症协会……
她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但她在癌症服务的圈子中,却是无人不知。她的名字是杨王惠真(Lucy Young),在每次介绍自己的时候,她都会幽默地说:"Lucy always young (Lucy永远都是年青的)!"她的丈夫是一位牧师,大家都习惯称她为"杨师母"。
一场癌症的恶耗
1987年,杨师母随丈夫完成了在菲律宾的宣教工作,到纽约继续牧养教会的工作。就在那段日子中,她被检验证实患上乳癌。当时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陌生却又恐怖的名称。她尝试寻找一些中文的相关资料,竟是一无所有;在华人圈子中,也是求助无门,许多人对此更是避讳不提。她真以为自己的生命就此结束,甚至连安息礼拜和身后事都一一安排好了。因著对上帝的信仰,她并不惧怕死亡,只是,她舍不得自己的丈夫,和当时只有九岁和十岁的儿女。
手术前一天,医院安排了一位乳癌的幸存者(美国人)向十二位明天即将接受手术的妇女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她得著莫大的鼓励,明白在这条癌症的路上,她并不孤单,仍然可以有希望和出路。那一年,她在医院渡过了自己四十一岁的生日。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唏嘘,在病床上,她立了两个心愿。第一,不白白承受病痛的煎熬,她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写成书,作为其他癌友的鼓励和帮助。第二,要成立一个关怀癌友的团体,帮助华人癌患者,陪伴他们走过抗癌路。
经过手术和化疗后,杨师母渐渐康复过来。在1991年,她完成了第一个心愿,把自己的抗癌经验和心路历程写成一本书《那些日子》。而第二个心愿,也一步步地实现了。
当时,她在一份报刊的专栏写文章,并在其中一期写出她要成立癌友关怀团体的心愿。结果,得到读者们热烈的回响。经过联络、安排,和多方的筹备后,她跟其他六位"娘子军",在第二年就在纽约正式成立了"美华防癌协会",专门为华人癌友提供资讯和服务。她们没有经费、没有经验,却凭著一份爱心和热诚,一同实践自己的梦想。
两个心愿的达成
她们的故事,经由一位华人记者在一份美国主流媒体(Daily News)报导出来。不久,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纽约皇后区支会副总裁亲自拜访杨师母,邀请"美华防癌协会"加入他们的组织,成为美国癌症协会名下三千多个分会中,第一个华裔分会。而杨师母也成了他们第一位华裔员工。之后几年,在杨师母的带领和协助下,先后在北加州和新泽西州成立美国癌症协会属下的华人分会,帮助当地的华人癌友,并在社区宣导防癌的意识和教育。
2001年下旬,杨师母随丈夫搬来了南加州。因为得到美国癌症协会的赏识,她被聘任为洛杉矶区会的经理职位。虽然无论是薪酬和职位都比以前的高,但由于工作的性质主要是处理行政和事务的工作,她没有太多机会直接跟癌症病患接触,更别说是帮助华人癌友。于是,三个月后,也就是2002年年初,她把工作辞退了。在辞职的当天,她给一位素未谋面的人打了一通电话,这电话为她改写了过去十年的历史。
从一通电话开始
当时,杨师母在一份号角月报上看见南加州角声,将要搬进一个面积一万呎的大楼(角声社区中心现址)。她希望角声能让她借用或租用一个房间,在这里从头开始癌症关怀工作。杨师母按著报纸上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给角声的负责人李伟强牧师。
"我是杨师母,是一位乳癌的幸存者,在十年前于纽约成立了一个癌友关怀组织,现在希望能在你们的新大楼……"在电话中,她直接了当地说明了打这通电话的原由。李牧师听完后,激动地回答说:"我也是癌症的幸存者,我患的是肝癌……"原来,角声早期曾有一位乳癌幸存者开始了一个癌友互助会。几年后,她因为癌症复发病逝,癌友互助会因为没有专人负责,癌友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虽然他们二人素未谋面,但在分享两人抗癌的故事时,彼此得著莫大的共鸣,眼泪在二人的脸颊上流下来。最后李牧师说:"你不用租或借用地方!你干脆加入角声的团队,让我们一同重新开始癌症的工作吧!"
当时,杨师母不单答应了,她更迫不及待地开车到了角声旧址与李牧师见面,之后一同到了正在装修中的角声大楼。李牧师把杨师母带到二楼的一个房间,对她说:"这就是妳的办公室了!"一个月后,杨师母到角声上班。就此,"角声癌症协会"便正式成立了。
角声癌症协会的十年
过去十年,角声癌症协会在杨师母的带领下,由最初只有一个人,到现在有四位全职同工,和近百位义工的参与。他们的办事处,也由原来一个小小的房间,到现在有四倍大的中心。他们的工作,也从圣盖博山谷地区,延伸至东区和圣地牙哥地区。
目前,他们每年平均会接触二百多位新的癌症患者,每月举办一般的癌友会,并特别为刚发病的乳癌患者开设互助会,和提供一套全面学习的课程——"开怀学苑"。为了建立癌友们的自信和彼此的关系,更举办"水仙合唱团"、癌友及家属郊游、"希望研讨会",以及一年一度的"癌友庆生会(Celebration of Life)"。
除了关怀癌友,角声癌症协会更经常为社区提供防癌教育,举办超过百场的讲座,为数千人提供免费B型肝炎验血服务,并透过角声医疗中心,每个月都为二百多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妇女,提供免费乳癌造影(Mammogram)和子宫颈抹片检查(Pap Smear)。
在这些年间,杨师母曾荣获大大小小的奖项,她的故事,也曾多次被华人和美国主流媒体报导,其中包括由Oprah Winfrey所办的《The Oprah Magazine》。然而,杨师母表示,最令她感到满足和被肯定的,不是这些奖项和报导,而是每一个来求助的癌症病人。看见他们因为得著帮助而能够重拾信心希望,脸上再次展露微笑,这些都令她感到十分的欣慰。
在角声,杨师母可以很自由地跟癌友们分享自己的信仰,在他们忧伤的时候握著他们的手,为他们祷告。其中也有不少愿意相信主耶稣,得著生命的改变。
全球华人乳癌联盟大会
虽然在角声,经常要面对经济和资源的不足。但杨师母跟其他的同工,都是凭著对上帝的信心和对工作的热诚,一起去闯、去打拼,一起为共同的梦想而努力。今年四月底,角声癌症协会将承办一个大型的国际性会议,有二百多位乳癌工作者、幸存者、医疗界的代表,从中国、台湾、东南亚、英国,以及美国多个城巿,来到这里召开《第四届全球乳癌联盟大会》。
前三届先后在台湾和上海举行,目前,主要是一同探讨和交流如何有效帮助乳癌患者。大会得到希望之城、杭廷顿医院,以及多个医疗组织大力的支持。角声癌症协会也将于大会期间,4月27日晚上,在圣盖博希尔顿饭店举行"角声癌症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筹款宴会,欢迎大家参加、赞助和支持。
资料来源:南加州角声中心网站,作者:晓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