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与元宵节

情人节与元宵节
"情人节"这是一个多么迷人的日子。每年二月十四日,美国的青年男女,都为这个日子欢乐一番。许多老年的夫妇也以花束、糖果,互相馈赠,来庆祝这一节日。

"情人节"英文叫St.Valentine′s Day。圣梵伦泰原为罗马正教的一位传教士,他既没有结婚,也没有情人。根据历史记载,梵氏眼见许多基督徒遭受迫害,内心深为同情。他为了要营救几个将受酷刑的基督徒,使他们能免于把自己的身体送进狮口,让饿狮吞噬他们的性命,而关进了牢狱,他被囚在牢狱其间,他信靠了主成为基督徒,以致被判为异端。梵氏信主以后,神赋与他一种医病的恩赐,传说他曾经治好一个囚犯的瞎眼女儿。当权者认为他蔑视他们的权威,在公元二百六十九年前的二月十四日殉道而死。按照他的生平事迹,St.Valentine′s Day .译成中文"殉道日"似乎比"情人节"更为恰当。

圣梵伦泰死后一年的二月十四日,在他的墓上长出了一侏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杏仁树。古代英国人的观念深信鸟儿在这一天择偶。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曾经叙述过此事,另一个英国诗人也曾经在诗中提及。因此许多英国人也在这一天模仿鸟儿,给爱人画画,写两行小诗,送礼物。世人竟舍本逐末模仿鸟儿的情趣,而忘记了梵氏的博爱精神。美国人自一八五○年后,"情人节"已经被商人宣染成仅次于圣诞节的一个节日。许多美国的青年男女,他们注重情人,而不尊重婚姻,他们似乎天天都在过"情人节",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真心的情人。

记得在北宋的生查子词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这样缠绵的诗句,在美国情人节的卡片上是不容易看到的。中国人的情比西方人要重视得多。在封建社会中,男女受授不亲,平日男女要见面都不容易。只有藉著节日,才有接触的机会。尤其在古代的元宵节,歌舞、演戏、提灯、猜谜、吃糯米团子,青年男女都在一起,有的就在那一机会中定下终身,倒颇有"情人节"的意味。

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曾有描绘爱情的诗句云:

"告诉我呀,在何处爱情生长, 在脑中呢?还是长在胸怀? 牠怎样产出?又怎样抚养? 回答呀,回答!"

爱情是什么?假如一个画家,要描绘一个人被"爱神"的箭穿透了心,他的画笔该画出欢乐的神态呢?抑是痛苦的神态呢?今日究竟有多少人懂得爱情的真缔?在圣经的爱篇上云: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嫉妒……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林前十三:4-8)

假如男女双方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情爱受耶稣基督大爱的驾驭,自然就朝向圣洁的方向发展,感情就会巩固。若是"情感"受私欲的驱使,那就容易受到玷污倾跌了。今日我们模仿西方人过"情人节",除了送花、送卡、送礼之外,更当效法圣梵伦泰的基督精神——"爱……不求自己的益处"。这样才有真正的意义。

我认为我国的元宵节又猜谜、作诗,那种浪漫的气氛与西方的情人节有异曲同工的性质。不知道你的意见如何?

****** 本专栏逢二、四更新,刊载俞敬群牧师作品《和谐之歌》。

俞敬群牧师:资深牧者,著名的华裔作家,于纽约曼哈顿牧会50多年;曾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他一生出版过十一本书籍,其中《和谐之歌》为最满意作品,该书被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收录。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