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與元宵節

情人節與元宵節
「情人節」這是一個多麼迷人的日子。每年二月十四日,美國的青年男女,都為這個日子歡樂一番。許多老年的夫婦也以花束、糖果,互相饋贈,來慶祝這一節日。

「情人節」英文叫St.Valentine′s Day。聖梵倫泰原為羅馬正教的一位傳教士,他既沒有結婚,也沒有情人。根據歷史記載,梵氏眼見許多基督徒遭受迫害,內心深為同情。他為了要營救幾個將受酷刑的基督徒,使他們能免於把自己的身體送進獅口,讓餓獅吞噬他們的性命,而關進了牢獄,他被囚在牢獄其間,他信靠了主成為基督徒,以致被判為異端。梵氏信主以後,神賦與他一種醫病的恩賜,傳說他曾經治好一個囚犯的瞎眼女兒。當權者認為他蔑視他們的權威,在公元二百六十九年前的二月十四日殉道而死。按照他的生平事蹟,St.Valentine′s Day .譯成中文「殉道日」似乎比「情人節」更為恰當。

聖梵倫泰死後一年的二月十四日,在他的墓上長出了一侏開滿了粉紅色花朵的杏仁樹。古代英國人的觀念深信鳥兒在這一天擇偶。在莎士比亞的著作中曾經敍述過此事,另一個英國詩人也曾經在詩中提及。因此許多英國人也在這一天模仿鳥兒,給愛人畫畫,寫兩行小詩,送禮物。世人竟捨本逐末模仿鳥兒的情趣,而忘記了梵氏的博愛精神。美國人自一八五○年後,「情人節」已經被商人宣染成僅次於聖誕節的一個節日。許多美國的青年男女,他們注重情人,而不尊重婚姻,他們似乎天天都在過「情人節」,但是他們卻沒有一個眞心的情人。

記得在北宋的生查子詞雲: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畫。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

這樣纏綿的詩句,在美國情人節的卡片上是不容易看到的。中國人的情比西方人要重視得多。在封建社會中,男女受授不親,平日男女要見面都不容易。只有藉著節日,才有接觸的機會。尤其在古代的元宵節,歌舞、演戲、提燈、猜謎、吃糯米團子,青年男女都在一起,有的就在那一機會中定下終身,倒頗有「情人節」的意味。

在莎士比亞的著作中曾有描繪愛情的詩句雲:

「告訴我呀,在何處愛情生長, 在腦中呢?還是長在胸懷? 牠怎樣產出?又怎樣撫養? 回答呀,回答!」

愛情是什麼?假如一個畫家,要描繪一個人被「愛神」的箭穿透了心,他的畫筆該畫出歡樂的神態呢?抑是痛苦的神態呢?今日究竟有多少人懂得愛情的真締?在聖經的愛篇上雲:

「愛是恆久忍耐……愛是不嫉妒……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的。」(林前十三:4-8)

假如男女雙方的愛情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情愛受耶穌基督大愛的駕馭,自然就朝向聖潔的方向發展,感情就會鞏固。若是「情感」受私慾的驅使,那就容易受到玷污傾跌了。今日我們模仿西方人過「情人節」,除了送花、送卡、送禮之外,更當效法聖梵倫泰的基督精神——「愛……不求自己的益處」。這樣才有真正的意義。

我認爲我國的元宵節又猜謎、作詩,那種浪漫的氣氛與西方的情人節有異曲同工的性質。不知道你的意見如何?

****** 本專欄逢二、四更新,刊載俞敬群牧師作品《和諧之歌》。

俞敬群牧師:資深牧者,著名的華裔作家,於紐約曼哈頓牧會50多年;曾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他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其中《和諧之歌》為最滿意作品,該書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