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名为"从历史、神学及护教角度看华人教会正统信仰"的聚会共分三场。早上的两场学术研讨及下午的公开讲座里,中国神学研究院杨庆球教授、富勒神学院Veli-Matti Karkkainen教授以及Faith evangelical Lutheran Seminary的同工Gretchen Passantino分别历史、神学及护教学三方面思考正统及异端。
从教会历史看华人教会的正统
杨庆球教授发表的"从教会历史看华人教会的正统"中,快速回顾基督教从开始至现代如何审视正统与异端。教会教训基础是藉使徒手所记述的耶稣基督,自此圣经成了基督教信仰的规范,"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等亦成了教会信仰的尺度。此外环顾历史,"信仰"和"建制"一直是教会分辨正统或异端的两个层次,如以此审视中国教会,亦不难发现"东方闪电"、"重生派"等被划为异端的根据。
他表示信仰须符合传统和人文,并受社会监察,又强调神的启示须由理性检证。然而信义宗神学院一位神学生不以为然,他表示信仰是mystery,质疑是否受人的理性规范,又能否用信条刻划界限。
来自台湾福音书房的余洁麟弟兄回应时指出,真理本身有两面性、吊诡的本质,在渐趋多元的环境下,教会必须正视彼此间差异,不能自我封闭,自视为权威。他又强调立场不同的教会间对话的重要,「对话是指信徒与信徒之间,与及正统与正统之间,不单对讲,也要对听。讲而不听对方的说话无助于交通,只有耐心、深度、不偏倚,并全面的聆听,才是有效沟通。
从神学角度看华人教会的正统
然后富勒神学院Veli-Matti带大家看"正统和异端:兼顾全貌与个案的神学反省",他意图以"协调神学"为"正统"定义划界,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容许差异或不同意见的存在,另外"以中心为准则"的做法能通过划出有弹性的信仰中心的界限,将不同的观点与中心联结,尊重不同形式的信仰表达。
他又提出理解异端的"三个层面"。严格来说,只有第一种"基督教异端"偏离信仰核心、败坏信仰信条又坚持错误的观点的,才是真正的异端。而第二种"宗派或基于传统的异端"则指不同宗派或不同基督宗教传统与正统存差异的派别。第三种为"文化异端/生活枝节异端",它指一些在非神学或教义的范围下,在诸如生活方式和文化等问题不被认受的宗派。
他注意到福音派及基要派人士竭力保守正统的情况,担心容易导致教义上的"猎杀女巫"的现象,令教会分裂越演越裂,提出应有"宽容的灵"和"和平的灵"向异己者相待,并且以行动见证正统信仰的生活。
水流职事站的Chris Wilde回应时表示,福音派传统对协调神学的认识仍很狭窄,认为他们需持更开放态度接受神的工作,并表示这是基督徒中间的恢复。
研讨会举行直至下午1时许,并于下午4时半再假浸会大学讲室举行"从护教角度看华人教会正统信仰"公开讲座。"从历史、神学及护教角度看华人教会正统信仰"由美国富勒神学院、香港真理书房及台湾福音书房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