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國人所看到的中國

2012年美國人所看到的中國
中國對許多美國人而言,遙遠又陌生,但對於「中國制造」,則再熟悉不過,「中國制造」讓美國人省了不少錢,但美國人並不感激,因爲他們相信政客所說的,正是這些價格低的中國制造,使美國失去了許多工作,美國的苦日子是中國造成的,然而從中國人的角度看,認爲中國貢獻勞力,只獲取了中國制造中極小的一部分利潤,美國企業獲利最大,中國人用汗水爲美國人的舒適生活作了貢獻。

這種矛盾的現象至少還有兩個。例如中國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從財政上幫助美國渡過危機,但在美國人眼中,中國是以不公平的匯率政策讓美國陷入債務,同時大量借錢給美國,是爲了有朝一日控制美國,正如二戰後美國大量借錢給歐洲,從此淩駕於歐洲一樣。

第三個矛盾現象是,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年年增長,2012年達到歷史高點。一年的投資額接近80億美元,創造了許多的工作崗位,許多經濟落後的州及地方政府尤其渴望中國的投資來拉動經濟,降低失業率。不過盡管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快速成長,但政客們卻視而不見,大選中的兩黨,盡管炒作中國議題,但卻從未提及對美國作了貢獻的中國投資,選民當然也就無從知曉。

政客爲競選炒作中國制造話題時,其實是十分短視的。這種炒作讓中國的商家認識到美國市場的局限制及不足。一來是未來的貿易戰的風險上昇,二來是利潤空間被美國商家進一步壓縮。

基於這種風險意識的上昇,中國企業在進軍美國市場時,就將不僅僅是商品了,而且將企業經營也延伸到了美國。中國企業利用美國經濟低迷,地產低迷的時機,直接投資美國,即抄了美國市場的底,也等於對沖的手法降低了中國市場的風險。

盡管增長快速,但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其實占美國外國直接投資的比例仍然十分小,據2012年的數據,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僅占全部外國直接投資1940億元的3%,也許這就是中國投資不受公眾注意的原因之一。

不過按專家估計,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到2020年時,將達到1萬億美元,按這種估算,再過二屆總統大選,中國的形象在中國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的事實上,將會有與今天完全不一樣的展現。

******

作者:朱易,《國際日報》總編輯,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