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欣牧师:痛楚是上帝的扩音器

华欣牧师:痛楚是上帝的扩音器
雅安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在关注和参与灾区援救的同时,我们也在思想,这些年来接踵而至的灾难和痛苦,到底意味著什么?怎样面对当今的世代?

英国文学家和思想家鲁益士(C. S. Lewis)说过:"当我们快乐时,上帝向我们细语,向我们的良心说话,但藉著我们的痛苦他大声呼喊。痛楚是上帝的扩音器,唤醒一个耳聋的世界。"

打开新约圣经来读,在《彼得前书》里有这样的话: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著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第四章7-11节)

"万物的结局近了",这就是各种灾难向人们发出的警号吗?"万物" πάντων (panton) 是个抽象的集合性的字,意思是"一切"或者说"万事万物",它包括所有的人、事、物,指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和其中所包含的全部。

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开始的。现代许多物理学家们也意识到这一点并试图用"大爆炸"理论来解释。世界既有起点就必有终点,万事万物兴衰盈亏,无一例外。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告诉我们,到了世界的末了,天地都要过去,连海也不再有了(21章1节)。

"万物的结局"真的近了吗?现在距离彼得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快两千年了,怎么主还没来呢?是彼得说错了吗?请注意,当彼得说这日子"近了"的时候,他的目光不是盯在人的日历上。他讲的是神的时间。他在稍后写彼得后书时说:"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8-9)。"

从"救赎史观 (Redemptive History)"来看历史进程:耶稣已经复活升天,神的救赎大奶w经成就。剩下的事情只有一件了,那就是主耶稣基督的再来。耶稣一旦再来,万事万物的结局就到了,没有其他的事了。

主耶稣随时可能再来。那时辰没人精确知道,但是却有许多症兆。马太福音第24章,门徒问耶稣:"你降临和世界的末了,有什么预兆呢?"耶稣讲了许多,除了有假先知要来冒耶稣的名之外,他提了战争、饥荒、各样的灾难,特别是地震!"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多处必有饥荒、地震(马太福音24:8)。"虽然天灾和地震自古就有,但可以明显看到的是,灾祸出现的频率和烈度都越来越大了。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大地震发生的次数呈指数增长。这些都是主再来的预兆!

"万物的结局近了",这就是扩音器中的警讯!大难之后,痛定思痛。请不要忙著埋怨上帝为什么对无辜的生命见死不救吧。记得美国"911"惨案后葛培理牧师的女儿安妮被邀请到电视台接受采访,主持人单刀直入:"为何神会让此等悲剧发生?" 安妮答:"我深信神跟我们一样,为此事极度痛心。但美国人在这些年来,将神从学校中赶走、将祂从政府内踢走、将祂从我们生活中剔走。我相信神只有默默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无奈淡出。当初是我们自己叫神离开,为甚么现在又要问祂到底在哪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离弃神,却又质问神为何整个世界正走向地狱的门口。人们相信报纸所说的,却质疑圣经上所说的。

透过灾难看到希望,在时钟的滴答声里听到耶稣基督再来的脚步声。

圣徒彼得告诫我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这是基督徒面对末世的态度,也是在灾难四起的世代能够过得胜生活的秘诀。万事万物的结局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耶稣要再来,我们要向这位爱我们的救主交账,"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10)。"

谨慎,就是要时时有理智;自守,则是强调要有纪律,有自我约束力。在这末后的时代,太多的事情让我们沉迷于世界,比如电视、球赛、连续剧、互联网…等等。当心呐,不知不觉中,主就要再来了,你准备好了吗?重点是祷告,头脑清醒,心眼明亮的祷告。这是要我们特别注意自己与神的关系。恒常地来到神面前祷告,和他保持密切的个人关系,我们才能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末后时代。一时一事一次的祷告并不难,难的是事事祷告,一生祷告。求神保守我们祷告的心,在灾难中兴起祷告的勇士。多多祷告吧,因为万物的结局近了!

经文中「最要紧的是」在原文中直译是「在万事万物之上」。万事万物的结局近了,而位于万事万物之上的是「切实彼此相爱」。彼此切实(炽热/恒久,fervent/constant)相爱是末世基督徒的最高生活规范。彼得解释说这是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这里「罪」不是指人的原罪,而是指人和人之间交往时的过错。指 Wrongdoings 和 Offences。「遮盖则是宽恕包容的意思。

教会中最大的问题常常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来自同工关系中的摩擦、不和及伤害。其实这也不完全来自内部。恶者撒旦,就是借著我们旧我中的软弱来挑动我们的血气,使教会牧者、长执和会众之间出现裂痕,以此攻击神的家。彼得深知在末后的时代里教会弟兄姐妹彼此同心合一的重要,才大声疾呼要彼此相爱。以爱来遮掩罪,就是要以宽容、饶恕的心来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冒犯和伤害。这是极为不容易的。通常情况,当别人的过错伤害了自己,我们都是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心里不断对自己说,他若不道歉,我绝不原谅。

教会里的也都是罪人,是蒙了主恩的罪人。不完全的,有罪的人在一起做事,哪可能免得了磕磕绊绊的地方!于是,争吵出现了,论断出现了。许多人觉得自己受了伤害,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向自己道歉。结果是神的事工受损,撒旦在暗中发笑。夫妻关系上常常也是如此。出了状况,很少人愿意饶恕,只是等对方向自己道歉。而神的要求是要我们彼此切实相爱,以宽恕和赦免来化解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著名画家达芬奇在十五世纪末曾花了三年时间为一个修道院的餐厅作了一幅壁画,就是现在收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的《最后的晚餐》。据说他在创作过程中曾与他的一位画家朋友有过激烈的争吵。心里觉得受了巨大伤害的达芬奇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对方不道歉,他也忘不了放不下这段过节。怎么办?画!他决定用这个人的脸来画出卖耶稣的犹大。带著心中的怒气,他动笔了。很快就画成了。惟妙惟肖,一看就知道是那家伙。真解气,要叫他遗臭万年,谁叫他得罪我又不道歉呢。可是马上就有新的问题来了。他在画耶稣的脸的时候僵在那里画不出来了。耶稣的脸应该是祥和、温柔,在最后关头仍以怜悯的目光看将要背叛自己的人,给他悔改的最后机会。达芬奇陷入了困境。一次次拿起笔来,一次次落不下去。圣灵在他心里责备他。他抵挡,他抗拒,最后终于悔改,把犹大的像覆盖了。在心里,在神的面前赦免了得罪他的弟兄。之后耶稣的像终于画出来了,整幅画完成了。朋友之间的争吵,永远忘怀;耶稣的慈爱和赦免,千古传诵。

愿我们彼此切实相爱,因这是神的命令。在实践彼此相爱的时候,从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做起。这里的"款待"不单是指接待客人,或是请别人到自己家里来吃饭而已。"款待"的精义是肯为别人的好处而付出,是神的爱。爱是舍己,爱是不计算人家的恶。"款待"应该是从心里出来的。不是为了面子、为了责任。我们在教会的圣工上更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款待"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互相款待,不发怨言,是我们内在的信仰生命的外在表现。当我们对主有信心,对主感恩,心里充满从天而来的喜乐时,互相款待、主动饶恕、和睦同居就成为我们在末世的美好见证。

万事万物的结局近了,超越万事万物的就是神的爱。神的爱能使我们合一并赐给我们传福音救灵魂的能力。雅各书五章20节说:"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诗篇32第1节说:"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愿我们彼此相爱,也让这爱传递出去,使世界上的万民得福。

经文的最后两节讲的是在这末后的世代,基督徒工作的责任、工作的态度和工作的目的。"万事万物"这个词第三次出现,中文译成"在凡事上"。在主要再来,万事万物都要过去的背景下来看万事万物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叫神因耶稣基督得荣耀。

基督徒是神用重价赎买回来的人。每一个得了主的恩典的人,都应当为主而活。以服事神为生活的目标。过去我们活著是为自己,世界上的名声、财物、享乐,大房子、好车子,股票、旅游,子女的前途、个人事业的发展等等成了我们生活的追求。末世近了,是反思的时候了。

我们教会的一个男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黄昏,站在自己家的后院儿里。从树梢儿的缝隙里可以看到天上的云在悠悠地飘过,夕阳把绿油油的草地镀上一层金黄。孩子转过身来对父亲说,"Daddy,你看这世界多美(beautiful),为什么你说世界像大便(粪土)呢?" 对于美国生长的中国孩子,要理解保罗说的"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著基督(腓3:8)"确实不容易。我们既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活在其中成为盐和光,又要视这个世界的文化体系、价值取向为粪土;不被这个世界所诱惑。确实是极大的挑战。

世界虽然看上去美丽可爱,但是却不具有永恒的价值。约翰一书在谈到末世的时候说:"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2:17)。"世界上的天灾、人祸也在不断提醒我们,这世界其实是靠不住的。五年前汶川大地震,灾难来临,人心欲碎,无语问苍天时,弟兄姊妹提出的口号是:"不问为何,只问如何。"不去纠缠为什么神会容忍这样大的惨剧发生,而去仔细思想在这末后的世代,我们当怎样行。但愿我们读了经文之后,每个人都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一个人的生命短暂有限,天地万物的结局近了。你我当怎样忠心爱主,为主而活,在凡事上让耶稣基督得荣耀?让我们从祷告和彼此相爱开始吧,求神鉴察你我的心。

灾难不是神的心意,让我们警醒复兴才是扩音机中的资讯。在经文中三次出现的关键字"万事万物",告诉我们在"万物的结局近了"之时当怎样生活。这里强调了三种关系。第一是与神的关系: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才能与神有美好的交通,才能体贴神的心意。第二是与人的关系:超乎一切之上的是彼此相爱,爱看得见的弟兄姐妹,就是爱看不见的神。神的慈爱,通过我们的彼此相爱彰显出来,使我们在这末后的世代站立得住。第三是与事的关系:经文要求我们努力服事,在一切事上让耶稣基督得荣耀。

我曾有机会去香山凭吊一代忠仆宋尚节博士(1901-1944)的墓地。这位舍弃美国的博士学位,回国带来几代人的复兴的属灵伟人,四十三岁就因病在经受了极大的痛苦后离开世界。他去世前说:"我盼主再来时复活被提!"站在他的墓地,轻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已经有些凋残的墓碑,上面的字震撼我心。碑文引自启示录的结尾,一面是耶稣的宣告:"是了,我必快来。"另一面是主仆的心声:"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愿我们每个人都把"主必快来"刻在心里,也常常对主说:我愿你来!

本文转载自华欣牧师新浪博客,作者为海外校园事工总干事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