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全球联盟"

张艺谋的「全球联盟」
中国大导演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耗资六亿人民币、花费四年时间制作而成。电影剧情改编自同名小说。
就电影语言的运用而言,中国导演张艺谋应该是中国导演中最接近好莱坞的一位,但就文化而言,张艺谋与好莱坞好像总隔著一层玻璃,所以他过去执导的影片虽能获得奥斯卡的提名,但却总无法获奖。

不过这一次的"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在仍然保持著他在电影语言上的优势下,在文化上有了显著的进步。至少在美国主流媒体上,能让美国观众感觉到张艺谋的到来。

例如,12月11日的洛杉矶时报娱乐版头版头条就以"全球联盟"为题,大篇幅报道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报道指出:金陵十三钗是一个新的合作模式:中国的资源,好莱坞的巨星。文章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与美国在大众文化上的融合,正在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进行。这种看法,表明张艺谋在国际文化交流上,又进了一步。

张艺谋在文化上,至少在两个方面有明显的变化。一个是在电影文化方面,张艺谋偏爱悲剧,西方文化也偏爱悲剧,但好莱坞的悲剧却总会有一个光明的结局,这与好莱坞是在上世纪经济衰退中成熟起来的大众艺术有关,当时的民众要从电影中吸取生活下去的勇气,悲剧符合当时的形势,而光明符合人们的愿望。张艺谋过往的悲剧片更接近古典的西方悲剧观。但在"金陵十三钗"上,至少在悲剧风格上趋向了好莱坞风格。

更深层次上,张艺谋选取二战作为电影的背景,更容易为中美人民所接受,中美两国在二战时是盟国,为反法西斯共同浴血奋战。前不久参议院通过议案,向华人道歉的排华法案,也是二战时,因中美结为反法西斯同盟而被废止的。反法西斯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的根基之一。二战反法西斯题材的电影在好莱坞是永恒的主题。作为全球联盟的产品,张艺谋这次选定二战题材,至少在美国观众中,能获取强烈的共鸣。

金陵十三钗在美国的发行,获得了华美银行的赞助,这表明影片在美国市场的经营不但获得了电影业者的认可,还获得主流商家及华人社区的认可。金陵十三钗在美国有如此亮丽的开场,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 作者:朱易,本报专栏作者。曾任教于中国中南大学,现任《国际日报》总编辑。著有《活出不平凡——现代西方十大品格典范》(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国长春藤大学校长演讲集》(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教会发展大趋势》,《重回安提阿教会》,《从为奴之家到应许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著作。

专栏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和观点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