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全球聯盟」

張藝謀的「全球聯盟」
中國大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金陵十三釵》,耗資六億人民幣、花費四年時間製作而成。電影劇情改編自同名小說。
就電影語言的運用而言,中國導演張藝謀應該是中國導演中最接近好萊塢的一位,但就文化而言,張藝謀與好萊塢好像總隔著一層玻璃,所以他過去執導的影片雖能獲得奧斯卡的提名,但卻總無法獲獎。

不過這一次的「金陵十三釵」,張藝謀在仍然保持著他在電影語言上的優勢下,在文化上有了顯著的進步。至少在美國主流媒體上,能讓美國觀眾感覺到張藝謀的到來。

例如,12月11日的洛杉磯時報娛樂版頭版頭條就以「全球聯盟」爲題,大篇幅報道張藝謀的新片「金陵十三釵」。報道指出:金陵十三釵是一個新的合作模式:中國的資源,好萊塢的巨星。文章認爲,在全球化時代,中國與美國在大眾文化上的融合,正在以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在進行。這種看法,表明張藝謀在國際文化交流上,又進了一步。

張藝謀在文化上,至少在兩個方面有明顯的變化。一個是在電影文化方面,張藝謀偏愛悲劇,西方文化也偏愛悲劇,但好萊塢的悲劇卻總會有一個光明的結局,這與好萊塢是在上世紀經濟衰退中成熟起來的大眾藝術有關,當時的民眾要從電影中吸取生活下去的勇氣,悲劇符合當時的形勢,而光明符合人們的願望。張藝謀過往的悲劇片更接近古典的西方悲劇觀。但在「金陵十三釵」上,至少在悲劇風格上趨向了好萊塢風格。

更深層次上,張藝謀選取二戰作爲電影的背景,更容易爲中美人民所接受,中美兩國在二戰時是盟國,爲反法西斯共同浴血奮戰。前不久參議院通過議案,向華人道歉的排華法案,也是二戰時,因中美結爲反法西斯同盟而被廢止的。反法西斯是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的根基之一。二戰反法西斯題材的電影在好萊塢是永恒的主題。作爲全球聯盟的產品,張藝謀這次選定二戰題材,至少在美國觀眾中,能獲取強烈的共鳴。

金陵十三釵在美國的發行,獲得了華美銀行的贊助,這表明影片在美國市場的經營不但獲得了電影業者的認可,還獲得主流商家及華人社區的認可。金陵十三釵在美國有如此亮麗的開場,相信一定會有不錯的收獲。

******** 作者:朱易,本報專欄作者。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現任《國際日報》總編輯。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著作。

專欄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和觀點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